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假摔到真降 广州楼市降价蔓延至市区

(2011-12-08 13:52:02)
标签:

房产

分类: 政策时局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曾冬梅 广州报道

 

广州的购房者最近留意到了一个新动向:房价终于有了松动迹象。
    “锦官城·星汇11月19日9800元/平方米起盛大开盘”,这是雅居乐锦官城的最新广告口号,与前一期的毛坯房售价14000元/平方米相比,降幅在30%左右。近日开盘的珠江新城豪宅——天銮部分单位低至34000元/平方米,均价也只在4万元/平方米左右,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万元/平方米。
    类似的价格调整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州市场。“整个楼市降价的趋势已经形成,告别了几个月前的市场博弈阶段。”满堂红研究部高级主任肖文晓表示,“10月以来,广州的楼价松动逐渐从局部向全面发展。以前只是郊区,现在连市中心都开始降了。”
    而此前不久,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亦公开表示,中央的调控方向不改变,决心不动摇,我们对后市的判断是房价会下降,但降幅是多少并不好判断,而成交量也会继续萎缩。

 

中心城区房价松动

 

网易房产最近做的广州百盘调查显示,有42个楼盘成交均价出现下滑趋势,和10月的调查结果相比,降价楼盘增加8个,涨价楼盘减少6个。
    其中,位于花都的天湖峰境成交均价由11874元/平方米下滑到6807元/平方米,跌幅达42.67%。此外,莱茵水岸、西湾阳光、智杰雅筑、中房观湖国际、珠江怡景湾、元邦明月星辉等楼盘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幅。
    以番禺的雅居乐锦官城为例,该盘目前在售的是新推出的星汇组团,开盘当天推出了9800元/平方米的特惠单位,较此前14000元/平方米的网签均价降幅达30%。除了特惠单位外,其他产品的售价约在11000元~12000元/平方米,公积金贷款9.2折,一次性付款则有9折优惠。与前一期相比,有1000元~2000元/平方米的降幅。
    亚运城的业主颇为苦恼,开发商目前推出的媒体村新推产品仅是11000元/平方米左右,最便宜的在1万元/平方米以下,比第一期的产品低了10%以上。
    除了这些郊区项目外,广州市中心的新盘价格也不再坚挺。以新近上市的珠江新城豪宅——天銮为例,此前业界普遍预期其售价将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但实际上其绝大部分单位均价在4万多元/平方米左右,有部分单位更低至34000元/平方米。
    天河的保利中汇广场公开报价为30000元/平方米,但部分特价房仅需23000元/平方米。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抽查了10月成交面积均大于4500平方米的13个典型楼盘的网上签约情况。结果显示,除了5个楼盘均价有幅度1.8%以下的上涨外,其他8盘的成交均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花都区的合景新城下降幅度达到45.6%。
    肖文晓对记者表示,今年广州楼价的走势特点为:上半年上涨,第三季度僵持,第四季度开始松动。而国庆节后开始,广州楼价的松动迹象愈发明显。
    “广州楼市降价正从局部到全面、从郊区到市区、从假摔到真降演变。但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的降价幅度不算大,大约在10%~15%。”肖文晓说,为避免引起前一期业主的不满情绪,广州的楼盘大多采取比较隐晦的调价方式,因此外界感觉并不如北京、上海降幅明显。

 

成交量持续萎缩

 

逐渐蔓延的降价行为折射出了开发商对市场成交僵局和未来走势的担忧。广州某大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说:“我们今年的去货率大概只有去年的一半,这几个月的市场很艰难,销售任务完成率也不理想。我们对行业走势还是比较悲观的,预计未来半年内市场应该都不会有明显好转了。”
    富力集团董事长李思廉也公开表示,这次房地产调控的时间太长,开发商比较痛苦,如果调控还不放松,银根也继续收紧的话,行业会进入比较长的低迷期。
    广州官方公布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新建商品房市场已经出现大幅萎缩。10月份,广州全市10区新建商品住宅网上签约面积48.69万平方米,成交量同比大降68.92%,环比也减少0.67%。成交金额方面,10月十区共成交99.25亿元,同比减少25.7%,环比则有所增加,幅度为2.1%。
    “预计今年的成交量将比去年下降三至四成。”肖文晓说。
    这在黄文波看来是广州楼市的量减价滞特点。“量减”是指今年以来一手住宅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左右;“价滞”是房价上涨势头得到抑制,2010年房价比2009年上升了20%以上,今年房价同比去年上涨幅度只有5%。更为重要的是,黄文波表示调控的方向不会改变,这一趋势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