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 马琳/文
无论是江苏睢宁的白塘河湿地公园,还是湖北仙桃的排湖,最近都声名鹊起,并不是因为这里落入了珍稀鸟类,也不是引进了珍贵物种。而是它们遮遮掩掩地在那里建起了别墅、度假村、高尔夫球场。
这可以吗?
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与功能,全球都将湿地的保护置于第一位。国家林业局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规定,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但利益群体往往将政策束之高阁,在他们看来,任何政策、规定都有曲径通幽处。这种心态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究其本因是政策监管的不到位,不严谨,也是政绩使然。别墅、高尔夫球场禁建多年后仍生长不断。
湿地不同于高尔夫球场、别墅,其好坏关系着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生态平衡,环境状况。湿地的丧失,会使保护环境生态、保护动植物生态变成奢侈的话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甚至地方均大规模地发展湿地公园,平衡生态环境,却也忽视了一个问题,目前湿地公园的设计、建造都处于盲目状态,表现为建设追风赶潮,运行情况令人堪忧。甚至个别国家湿地公园已挂牌多年,却进展不力。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一样成功的较少。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湿地公园正在失去其原有的特色与规模。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的60多平方公里,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平方公里。
运营状况的不佳也就导致了一些湿地公园变向发展。以杭州西溪,泰州溱湖为例,这些湿地公园的投资平均都超过亿元,其中杭州西溪湿地、上海崇明东滩湿地总投资更是高达30多亿元,好在它们有国家支持,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对于未来的盈利路径仍不明晰。
长期研究湿地公园的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就曾表示过,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定是相结合的,中国湿地种类多、分布广、区域面积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拿出极大的一笔资金进行完全的原生态保护。他认为,纯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利用的问题。
在利用过程中,湿地公园一定要建立在生态的基础之上进开发,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科研等,少发展破坏性的项目如别墅、高尔夫项目,以避免中国生态环境惨剧的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