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借贷的“青岛模式”

(2011-08-31 15:39: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政策时局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李红梅  青岛报道

  

    “青岛模式”是以“房地产抵押”为特色的民间金融模式,2003年最早在青岛出现。5月17日,青岛突然叫停了民间抵押房产业务,让人对早几年就闻名全国的“青岛模式”未来产生忧虑。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在青岛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它又将何去何从?8月19日,青岛五色土抵押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模式”创始人李继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房地报:“青岛模式”是一个什么样的操作模式?
李继高:“青岛模式”就是民间借贷公司作为一个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将有投资需求的放款人和有借款需求的借款人撮合在一起,借款人以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物,获得放款人的资金支持,双方签订民间借贷合同。
中国房地产报:你当年创建这个模式出于哪些考虑?
    李继高:那段时间我还在做律师,接触到很多有钱人钱不愿意放在银行。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银行存款1万元,年利息是158.4元。当时银行理财产品也没有特别好的,加上中国股票市场在2008年非常低迷。因为没有好的理财产品,没有理想的投资渠道,造成许多民间游资无处可投。另外又有一批当事人急缺资金,到银行借不到,到典当行成本太高,没办法只能借高利贷。于是我想到了给双方提供一个信息平台。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看“青岛模式”这几年的发展?
    李继高:2003年到2005年间,政府对此比较谨慎。记得当时刚成立不久的青岛银监局联合金融办公室等还来我们公司检查,了解民间借贷到底是做什么的。
2005到2008年间,青岛民间借贷高速发展,进入井喷时期。2005年,政府持比较宽容的态度。当时青岛市经贸委中小融资处处长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甭管白猫黑猫,只要能给企业融到资金,就是好猫”。当时青岛成立第一家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把各个中小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甚至民间借贷都纳为成员。2007年,“青岛民间借贷服务行业联盟”正式成立,我们也很珍惜这种模式,想带领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2008年以后,出现一个洗牌过程。当然这期间也出现一些套现、放高利贷现象,也只是少数,可以说从2008年至今,是很健康的。2008年后“青岛模式”引起了全国重视,我们接待了全国各地的来访者来我们公司考察学习。
中国房地产报:“青岛模式”与一般的民间借贷有何区别?
李继高:“青岛模式”属于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是不是“青岛模式”很难说,两者不完全一样。“青岛模式”的今天,最大的特点是融资成本比较低。月息不会超过1%,在目前的民间融资成本中,可以说没有比青岛更低的。青岛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除银行之外的渠道,以较低的成本拿到资金,在别的城市就实现不了。
   中国房地产报:为何这么低?
   李继高:这就是我们的房产抵押贷款。当时创建该模式时我们坚信一个目的,必须把成本压下来,这样才能规模化形成产业,吸引更多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融资。当时的理念是必须关注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青岛模式”特点就是一直融资成本较低。
   中国房地产报:风险如何控制?
   李继高:一方是私人、投资机构,一方是借款人。我们认为用房产作抵押风险最小,民间借贷机构就是利用双方信息不对称,起个桥梁作用。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出资难问题,找到一个较好的投资渠道,一方面通过短平快的融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就是“青岛模式”,在这之前没人做过。
   中国房地产报:你如何看待“青岛模式”的发展?
   李继高:“青岛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全国竞相效仿过程中,我认为“青岛模式”做得最彻底。很多青岛的中小企业习惯了这种模式,可以很快地拿到钱。银行永远取代不了民间贷款,正如银行解决不了所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青岛模式”就是对银行金融的一个有效补充。我们的定位就是小额贷款,零碎的业务。我也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在全国开发,引起政府重视,或许这种模式将来能拿到金融牌照。现在就是希望政府可以多一些宽容,早一点放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