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IBM学转型
■中国房地产报 张劲松/文
当下,似乎诸多企业都在寻求转型。万科一次次拿下商业用地;苏宁、美的电器等来势汹汹与开发商虎口争食;继恒大之后,万达也重操旧业杀回足球圈;而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之下,工业地产、旅游地方又成为诸多开发企业的突围之路。
从硬件到软件和服务,IBM的转型历经十年。如今,中国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升级的巨大挑战,IBM的转型之路无疑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样板。
作者许正曾在IBM工作十年,历任市场营销经理、业务发展经理等职务,有四年时间任IBM(中国)有限公司西北区总经理。
他在书中通过“转型六要”,系统地介绍了IBM转型的六个要素:企业战略、领导力、创新机制、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及运营模式。
2004年底,联想并购了被称为“个人电脑时代缔造者”的IBM的全球PC业务,引起世人瞩目。这时一些舆论认为IBM这个“蓝色巨人”开始走下坡路了。但从2007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以来,在诸多企业陷入困顿之时,IBM却一路高唱凯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盈利水平。
《与大象共舞:跟IBM学转型》一层层揭开了谛造这个传奇的内幕。
在本书之前,还有一本名为《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著作在诸多企业管理者手中广为流传。那是IBM前CEO郭士纳现身说法的经验之谈。
郭士纳在书中回忆说:“当我回顾自己在IBM 的9
年任期中所持的观点时,我惊奇地发现,我所说的几乎都变成了现实。无论是媒体的报道、作为一个顾客的感受,还是我自己的领导原则、所需要完成的以及已经完成的工作,几乎都在我正式开始我的IBM职业生涯4
天之前的那个45分钟的会议上讨论过了。”
而在《与大象共舞》中,作者不仅回顾了整个IBM从设想到实施整体的转型过程,还更加系统地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的转型困境:广大客户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基于服务的产业链整合者正在出现;产业链中每一个参与者的成本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
作者对中国企业的转型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从诸如商业模式、领导力、绩效体系、战略方向等多个层面提出了贴合中国企业实战经验的理论和建议。“我们学习IBM,但不必成为IBM。”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作者对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路径。
在许正看来,中国的众多企业今天都在使用着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在很多技术领域,我们也花巨资引进了并不落后的技术。可是在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乃至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的诸多方面,很多企业与全球的先进水准依旧差距甚大。
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缺乏理性的管理思维和管理的架构。
他认为,在今天全球化的管理实践中,企业必须经过那些必然要走过的过程,通过积累经验,总结提升,才能达到在企业管理中游刃有余的自由之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