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变局肇始

(2011-05-18 14:30:07)
标签:

房产

分类: 公司报道

金牌分析师

行业变局肇始
  
  房地产行业是否产生巨变了?答案是肯定的。舆论真的不应只从去年行业的人事变动来观察行业巨变。
  
  ■中国房地产报 苏雪晶/文
  
  前段时间看西班牙国家德比,皇马对阵巴萨。赛前的火药味儿很浓,但结果很无聊,是个平局。又一次成功的炒作!这让我想起了最近舆论关注的“房企大佬离去是否是意味行业变局”的话题。
  表面上看,有人说去年房地产调控环境下,XXX信教了、XX游学了、XXX退休了、XX离职了,以此证明行业正在发生改变。但细想后发现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跟那场西班牙德比的感觉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就没下雨。
  你想想,这4位中只有游学的那位属于行业大佬,其他人要么是个中层,要么其所在的公司勉强算个二流房企,行业巨变这个话题确实和他们扯不上太大关系,优胜劣汰和新老交替是商业领域的自然法则。我和身边的朋友开玩笑说,这些所谓大佬的离开没对地产行业造成很大影响,却着实吸引了一把媒体的眼球。
  但行业是否巨变了?答案是肯定的。
  这几年地产行业是这么过的。首先是资本化的主线:2008年开始,大家都在抢融资资源,生怕哪天就没资格了。进入2009年10月后,融资果然就OVER了;然后是规模化的主线:2010年万科卖了1000个亿,我们突然发现身边的万达广场多了,三线城市也开始规划商业综合体了。
  舆论真的不应只从去年行业的人事变动来观察行业巨变。
  就我们所接触的房企来讲,有一家在长三角的公司极具代表性。现在,业内已经对这家公司的年报到了不忍去阅读的境地,而这家公司在5年前还是二线房企中的翘楚,公司领导者在业内也享有很高的盛誉。去年,这家公司竟连自己家门口的市场占有率都无法保住了。
  该公司没落的原因千千万,如接班人实力不济、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房地产调控影响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以万科、保利地产为代表的一线房企的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占压了二线房企的生存及发展空间。
  这些优秀的一线房企来到新的城市,它们拥有多领域资源整合的能力,它们抢走了原属于二线房企的政府资源,抢走了原属于二线房企的人才资源,抢走了二线房企的市场份额。直至今日,还有些区域型的龙头房企尚未意识到这样的危机。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告诉那些二线房企,以前万科、保利们看不上的城市,现在恐怕也要开始面临PK了。文章开头时提到的那家XX离职的公司,曾是老牌的北京房企,每年它都号称要做战略转型,但这么多年过去之后,该公司逐渐失位。二线房企失位,一线房企上位恐怕是行业巨变的最明显的标志。
  另外,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就反复强调的商业地产的大行情,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序幕。香港资本市场上一家家相关业务公司的成功上市,A股市场上一家家房地产企业的转型,都预示着这种变局的开始。你看各大地产论坛话题的变化,大家从原来尝试性探讨地产行业的出路,到现在变成直接探讨商业地产运营的细节。商业地产发展带动相关资金的流动以及专业人才的选择,昭示着商业地产的即将繁荣。
  而旅游地产、养老地产这些领域,也不再是简单停留在行业大佬的口中,已经有房企开始收获果实了。今典的成功,红树林的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获批,让我们也越来越关注旅游地产。旅游地产和养老地产从火热程度上可能还比不上商业地产,但反过来想想,是不是也意味着机会更大一些呢?
  我们大胆推测下,下半年商业地产公司的销售额会不断创出新高,利润水平会吸引更多房企去转型,市场对该类型房企的估值也会越来越高,传统住宅房企要掉队了。
  行业巨变,不得不提的还有保障性住房,貌似大家对这个公益事业都比较热衷,但我们经过数据研究发现,大家还真的没参与多少。我始终坚持认为住房保障未来的方向应重归“人头”补贴上,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作者为长江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