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理信:综合体设计兼顾三方利益
(2011-04-21 10:58:41)
标签:
房产 |
分类: 特别策划 |
夏理信:综合体设计兼顾三方利益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晨 北京报道
“建造城市综合体,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一个建筑或者一个形态直接搬过来,而是要尝试从使用者的角度体验你将要开发的项目,要综合考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和人相关的因素。”阿特金斯北京城市规划技术董事夏理信(Mark Harrison)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夏理信所供职的英国阿特金斯集团是全球排名前三甲的规划设计公司,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经营历史已超过70年,目前公司有上千个项目,业务覆盖全球。其设计的著名综合体项目包括全球唯一七星级酒店——迪拜帆船酒店、巴林世界贸易中心等。
在夏理信看来,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应该有科学且严格的规划,且既需满足开发商的利益,亦需兼顾社会效益以及消费人群的利益。
中国房地产报:从建筑设计角度而言,前端的建筑设计对综合体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可以说商业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从源头上决定了一个案子是否成功?
夏理信:当然,建筑设计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我认为一个城市综合体首先应该有科学的严格的规划,这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很多开发商在建设城市综合体的时候,不会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产品都出售出去,他会把一些有增值和保值的子项目留在自己手中,所以综合考虑城市综合体项目的长期营运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之前,甚至在做设计之前,就要考虑得长远,要考虑到未来的运营情况。比如一个项目的交通问题,有些项目建设的车道或空间往往不能满足后面的发展,仅仅这一点没考虑好的话,就很难吸引人气,大家开着车进不来,以后你这个项目持久的营运状态也是会存在问题的。
同样的,项目本身定位也很重要,因为现在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能把你的项目跟旁边另外一个综合体做得非常接近,形成直接竞争的状态。建筑设计,应该从一开始就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然后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
中国房地产报:有些开发商认为,在建造城市综合体时,一定要能驾驭设计师,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开发商的实用理念是否会经常存在摩擦,阿特金斯是怎样解决这方面问题的?
夏理信:建筑设计本身并不是只强调美观和独特,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开发商的需求、项目的目的以及它长期发展的情况,只有把综合因素都考虑进去,再加上美观和独特,这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设计。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在里面使用的情况,比如人怎么在这个区域内行走,怎么生活,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一个建筑或者一个形态直接搬过来,要综合考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和人相关的因素后,做出来的东西才可能称得上为一个漂亮实用的东西。
中国房地产报:在你看来,中国有比较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吗?
夏理信:这个不方便评价,但是中国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确实是有比较成功的项目。在我看来,成功的标准是既能满足开发商的利益,又具备社会的效益,同时也可满足当地人群的利益,能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称得上为成功的城市综合体。
中国房地产报:阿特金斯在选择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合作方上有什么标准和原则?
夏理信:大家最后能合作的原因往往是能接受我们的方式,我们在做一个项目之前可能要做一系列的标准,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后,再开始设计,而不是按照一开始开发商告诉我们的或者直接照搬别的成功的项目,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很难做。我们一定是从实际出发,希望客户也能接受我们的观念,然后大家一起花精力和时间做这个项目。
中国房地产报:在设计综合体方面,阿特金斯有何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夏理信:阿特金斯在国际上做了很多成功的城市综合体,我们的经验就是有一套综合的方法,不是一开始上来就给你画图,我们会结合开发商的需求、地块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消费能力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把需求和项目本身特点综合考虑后,融入到设计当中,然后拿出一套方法去操作这个项目。
对于开发商来说,城市综合体里面涵盖了多种综合功能,比如酒店、公寓、写字楼等,开发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开发商可以选择先建一部分,如果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面的工程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去调整,这是非常灵活的,对开发商也是比较有利的。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综合体在此后的运营中应该是增值的,而不是不久之后就走下坡路,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未来几年,城市综合体在建筑设计方面将有何发展趋势?
夏理信:我坚信两点:第一,城市综合体项目在中国未来是大有发展前景的,这毋庸置疑;第二,我感觉以后对城市综合体项目,大家会越来越关注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东西,尤其对于大城市来讲,城市综合体项目或者建筑的地标性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尝试去从使用者的角度体验你将要开发的项目。同样,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的概念也是未来的趋势。以巴林世界贸易中心项目为例,我们在两座大厦之间设置了水平支持的3座直径29米的风力涡轮,风帆一样的楼体形成两座楼之前的海风对流,加快了风速。最重要的是,风力涡轮预计能够支持大厦所需用电的15%左右。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建造城市综合体,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一个建筑或者一个形态直接搬过来,而是要尝试从使用者的角度体验你将要开发的项目,要综合考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和人相关的因素。”阿特金斯北京城市规划技术董事夏理信(Mark Harrison)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夏理信所供职的英国阿特金斯集团是全球排名前三甲的规划设计公司,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经营历史已超过70年,目前公司有上千个项目,业务覆盖全球。其设计的著名综合体项目包括全球唯一七星级酒店——迪拜帆船酒店、巴林世界贸易中心等。
在夏理信看来,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应该有科学且严格的规划,且既需满足开发商的利益,亦需兼顾社会效益以及消费人群的利益。
中国房地产报:从建筑设计角度而言,前端的建筑设计对综合体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可以说商业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从源头上决定了一个案子是否成功?
夏理信:当然,建筑设计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我认为一个城市综合体首先应该有科学的严格的规划,这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很多开发商在建设城市综合体的时候,不会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产品都出售出去,他会把一些有增值和保值的子项目留在自己手中,所以综合考虑城市综合体项目的长期营运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在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之前,甚至在做设计之前,就要考虑得长远,要考虑到未来的运营情况。比如一个项目的交通问题,有些项目建设的车道或空间往往不能满足后面的发展,仅仅这一点没考虑好的话,就很难吸引人气,大家开着车进不来,以后你这个项目持久的营运状态也是会存在问题的。
同样的,项目本身定位也很重要,因为现在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能把你的项目跟旁边另外一个综合体做得非常接近,形成直接竞争的状态。建筑设计,应该从一开始就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然后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
中国房地产报:有些开发商认为,在建造城市综合体时,一定要能驾驭设计师,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开发商的实用理念是否会经常存在摩擦,阿特金斯是怎样解决这方面问题的?
夏理信:建筑设计本身并不是只强调美观和独特,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开发商的需求、项目的目的以及它长期发展的情况,只有把综合因素都考虑进去,再加上美观和独特,这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设计。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人在里面使用的情况,比如人怎么在这个区域内行走,怎么生活,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一个建筑或者一个形态直接搬过来,要综合考虑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和人相关的因素后,做出来的东西才可能称得上为一个漂亮实用的东西。
中国房地产报:在你看来,中国有比较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吗?
夏理信:这个不方便评价,但是中国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确实是有比较成功的项目。在我看来,成功的标准是既能满足开发商的利益,又具备社会的效益,同时也可满足当地人群的利益,能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称得上为成功的城市综合体。
中国房地产报:阿特金斯在选择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合作方上有什么标准和原则?
夏理信:大家最后能合作的原因往往是能接受我们的方式,我们在做一个项目之前可能要做一系列的标准,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后,再开始设计,而不是按照一开始开发商告诉我们的或者直接照搬别的成功的项目,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很难做。我们一定是从实际出发,希望客户也能接受我们的观念,然后大家一起花精力和时间做这个项目。
中国房地产报:在设计综合体方面,阿特金斯有何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夏理信:阿特金斯在国际上做了很多成功的城市综合体,我们的经验就是有一套综合的方法,不是一开始上来就给你画图,我们会结合开发商的需求、地块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消费能力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把需求和项目本身特点综合考虑后,融入到设计当中,然后拿出一套方法去操作这个项目。
对于开发商来说,城市综合体里面涵盖了多种综合功能,比如酒店、公寓、写字楼等,开发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开发商可以选择先建一部分,如果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面的工程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去调整,这是非常灵活的,对开发商也是比较有利的。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综合体在此后的运营中应该是增值的,而不是不久之后就走下坡路,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未来几年,城市综合体在建筑设计方面将有何发展趋势?
夏理信:我坚信两点:第一,城市综合体项目在中国未来是大有发展前景的,这毋庸置疑;第二,我感觉以后对城市综合体项目,大家会越来越关注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东西,尤其对于大城市来讲,城市综合体项目或者建筑的地标性和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尝试去从使用者的角度体验你将要开发的项目。同样,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的概念也是未来的趋势。以巴林世界贸易中心项目为例,我们在两座大厦之间设置了水平支持的3座直径29米的风力涡轮,风帆一样的楼体形成两座楼之前的海风对流,加快了风速。最重要的是,风力涡轮预计能够支持大厦所需用电的15%左右。
前一篇:城市综合体凸显设计缺位
后一篇:霍顿:马背上的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