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以为”心态下的谬误

(2011-01-05 16:25:21)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经理人视界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仅凭个人经验的“我以为”心态常常是危险的

 

“我以为”心态下的谬误
  
  
  ■中国房地产报 陈世剑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听到,甚至自己讲到的是“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肯定是”、“应该这样”,这些词语往往是脱口而出,然而在很多时候都是在自我世界或历史经验的思维误区中来认定事物和他人,但往往被我们忽略掉的恰好可能是事物真正的本质,因为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有足够信息、知识功底和境界来支撑对社会、人性和事物本质的判断。
  张飞虽然骁勇善战,但他始终无法具备刘备以战略高度去看待蜀国甚至整个三国时代问题的能力。张飞能透过井口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而刘备却是站在井口之外统观无数口井,他不仅看得清张飞的那口井,还看得见诸葛亮的那口井,甚至孙权和曹操的那口井,但张飞就不一定能看得见,这是信息的不对称;刘备掌握着除了军事之外的粮草、外交关系等全方位的资源,而张飞即便是掌握了全部军权,也无法掂量得清有关于人、财、物等所有资源的关系,这是资源的不对称;再有一个方面,张飞也许能够掌控一场当阳长坂坡战役胜利的目标,但刘备的目的是天下统一,因此,张飞永远都只能是将军,而刘备能成为国君。
  同样的,领导也可能犯下因为信息、资源甚至目标使命的对称导致的“我以为”错误。关羽死后,刘备报仇心切,一意孤行发起“夷陵之战”讨伐东吴,他一来因信息的不全面而曲解诸葛亮,想当然地以为诸葛亮功高盖主,必会生了异心;二来目标使命发生偏差。此时的西蜀,本应坚持统一天下的目标,然而刘备却私人恩怨占了上风,对于赵云理智的劝阻置若罔闻,将国家的使命抛于脑后,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西蜀从此一蹶不振。
  很多时候,之所以有些人会怀疑组织的决策,正是因为这些要素的不对称存在,无论是在上级还是下级身上。因此,任何人都不要认为自己看明白了一切,更不要用局部的信息和眼光来判断他人的用意和组织的决策。
  反省自我,全局看问题。当我们无法获取对称的信息、资源和使命来判断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局部思维,从思想意识、人性和境界上获得突破,超越自我。
  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以为自己看明白了一切,世事无完美,永远都不会有绝对正确的东西,所以,在组织内部要保持谦虚之心,平和之心,要明白,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达到胜利的彼岸。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眼界和胸怀,以使自己能够与他人或组织建立对称的关系。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不吻合时,应该首先反省自我,坚决执行。在保障目标和效果统一的前提下,以建设者和推动者的心态来推动组织决策的实现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而非一意孤行地反对和阻碍。
  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客观认知自己,客观认知他人。作为领导,要学会倾听,对下级好的建议,要接纳,不好的要引导。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轻率地以局部思维否定新事物,而陷入了“管理者的我以为”思想误区,而应该辅导员工,让他们清晰战略目标和方向,并帮助员工消除“我以为”的思想;作为下级,要学会感知、实践,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来使自己具备全局观。对于目标、计划、节点和面临的问题,不要认定领导是盲目的,不了解民情,不明事理,在一个组织中,决策者把控着战略方向,你能想到的,做领导的为什么反而会不能想到?
  (作者系重庆晋愉控股集团副总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