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部门终结土地重复抵押

(2010-12-08 14:25:20)
标签:

房产

分类: 政策时局

两部门终结土地重复抵押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李红梅  北京报道
  
  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11月30日在京宣布,由国土资源部、银监会携手打造的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系统试点完毕,取得明显成效。在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1月1日起,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105个重点城市全面运行。
  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系统主要用于银行在发放土地抵押贷款前对该地块信息的查询。这一系统的推广应用,意味着土地登记信息的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全面开启,利用土地重复抵押的信贷风险或将成为历史。
  
  扩查询范围提速增效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贾文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国土资源部和银监会自2008年开始探索建立银行国土信息查询机制,并开发了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系统,基于互联网向经过认证的银行机构提供土地登记资料查询服务。
  作为探索,2009年3月至6月,国土资源部、银监会联合在辽宁省鞍山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浙江省宁波市和广东省广州市开展了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系统试点工作。对于当初为何选择这5个城市,贾文珏解释,因为国土资源部最早在东北发现有利用土地重复抵押骗贷现象,试点具有代表性。
  在试点的过程中,贾文珏和同事们发现,最开始是选择在5个市里布局,而很多土地登记信息却是在县国土局,于是进行调整,把县国土局加入信息查询系统,银行查询时如果市里发现信息在县里,可直接转县里查询,扩大了查询范围。这也被认为是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在试点城市宁波,还通过系统查出假的土地证。
  “试点结束后,这些试点城市仍在继续使用这些信息系统。”贾文珏说,原来土地登记信息只有窗口查询一条渠道,贷前、贷中、贷后的反复查询就需要老跑窗口,这套系统正好可以帮助节省人力物力,在窗口可以查到的信息在网上都可以查得到。
  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系统应用推广范围大,涉及全国近3000个国土资源局及5万余个银行用户。贾文珏说,目前试点的问题都已解决,在推广过程中,因涉及上万家银行网点,系统在备份方面会进一步加强。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韩海青对外介绍,利用该系统,银行部门要查出建设单位是不是用土地进行了重复抵押,原则上只需要两个工作日,最快只要十几分钟。建成的这个查询系统搭建起了全国统一的土地权属信息平台。银行部门可根据每块地的土地证号来查询土地是否已经抵押。
  
  啃下“难啃的骨头”
  
  除了方便查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套系统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土地登记结果,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原来信贷调查难度较大的异地土地重复抵押问题或因查询系统而得到解决。
  自2000年以来,中国土地抵押贷款每年以40%左右速度增加,占银行放贷的比重不断增大。某商业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建设单位利用异地抵押贷款一直是信贷调查中“难啃的骨头”。由于是异地,很难调查取证,另外费时较长。如果银行国土信息查询系统大量推广引用,将有效避免开发商等重复利用土地抵押贷款,银行在未来开发贷审批时,会将上述查询结果作为放款必要条件。对于有问题的土地,会列入“黑名单”,抵押贷款将不再获批。
  “一方面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银行来说是件好事,另一方面可能让开发商资金链吃紧,加强了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此举加强了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有利于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的完善。而如果对存量的抵押贷款进行复查,将让开发商的资金链更紧张,对于遏制高房价或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
  据国土部相关人士表示,通过综合监管系统运行,国土资源部可以动态掌握全国批准建设用地、土地供应的总量、布局、结构、时序,以及闲置土地情况,其将作为调整计划指标和批地、供地节奏,以及防止固定投资规模增长过快,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安全,目前并不是每一家银行都可以查询,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贾文珏补充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