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患,材料之祸?

(2010-11-24 14:22:50)
标签:

房产

分类: 封面故事

火患,材料之祸?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邱桂奇  唐茜  刘云佳  上海、北京报道
  
  一场大火,百余条生命,整个上海市都笼罩在“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悲痛情绪之中。胶州路728号正在实施的政府实事工程——节能综合整治项目大楼突起大火,损失惨重。
  国务院上海调查组公布事故的五大原因是: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大火后逃离现场;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事故现场使用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对停产后复工的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年多前,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附属文化中心大楼起火,原因之一被认为保温层表皮过火,燃烧极快,瞬间从楼顶部蔓延到整个大楼。与之过程极为相似的“11·15”火灾事故,“材料易燃”再次敲响了建筑保温材料使用的警钟。
  
  现行保温材料不解决防火问题?
  
  火灾现场使用的外墙节能保温材料为现场发泡的聚氨酯和部分聚苯板,“这种材料缺点在于其阻燃性能差,燃烧速度快且过程中会产生过度溶滴,容易导致火势加速蔓延。并且,聚氨酯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以一氧化碳(CO)为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墙保温专家指出,火势迅猛或与“外墙节能综合整治”项目所使用的保温材料有关。
  据调查,事发楼宇所用的外墙保温材料由亮迪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名为“LD-R型抗裂无机保温材料高强度低导热系数A级不燃材料”。据该公司的宣传资料介绍,该产品“自重轻、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好,具有不燃、透气、环保等功能”。
  记者在火灾事故现场做了一个实验,用打火机点燃现场的聚氨酯材料,该材料在极短时间内燃烧,并散发大量的黑烟,味道呛鼻。火灾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也告诉记者,火灾正是由建筑面外层烧起,火势由外往内迅速蔓延,并伴有大量弥漫的黑色烟尘。
  事实上,在保温材料领域,一直存在两种“派别之争”,即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
  有机类保温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制品,包括发泡聚苯板(EPS,即最常见的白色泡沫)、挤塑聚苯板(XPS,高度压缩的白色泡沫)、喷涂聚氨酯(SPU)以及聚苯颗粒等。当前,有机类外墙外保温系统占据了我国外墙外保温市场75%以上的份额。
  无机保温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中空玻化微珠、闭孔珍珠岩、岩棉、矿棉、玻璃棉等,主要取材于石屑、玻璃、工业废渣。
  “11·15”火灾事故中所用的材料便属于前者。
  “以目前我国市场上推广的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根本无法解决建筑防火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坦言:“由于国家对于节能方面的要求,保温性能较好的挤塑聚苯板在保温、节能、施工、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成就了其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中龙头大哥之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防火性能是挤塑聚苯板材料的硬伤,只要遇到点点火星,便会‘燎原’,让整个墙体甚至是整栋建筑付之一炬。” 
  当记者问及此材料究竟该用不该用时,该专家无奈指出:“若说不该用,建设管理部门不高兴;若说该用,安全监管部门不高兴。若是全面禁用挤塑聚苯板,大量工程只能采用岩棉类无极保温材料,岩棉既不环保,又会对施工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目前保温材料的选择已经到了两难境地。”难道保温与防火不可兼得?“能,但成本太高。”针对记者的追问,上述专家表示,“可以在保温材料外部包裹一层铝板或者钢板,这既能解决保温又能兼顾防火,但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成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做到了建筑保温与防火两不误,为了让二者统一,该场馆原计划采用的挤塑聚苯板全部换成了压缩岩棉,外面再包裹一层钢板,但如此一来造价不菲,达到1000元/平方米。这种造价并非所有开发商都敢于接受。毕竟当前整个外墙的成本每平方米才几百元,哪个开发商会为了保证防火而增加数额不小的成本?”当记者向该专家求证是否有能够替代挤塑聚苯板或岩棉的保温材料时,他介绍:“酚醛树脂材料是一种适合做建筑保温的材料。宇航员所使用的太空舱全部是这种材料,既能保温又能耐高温,但是该材料成本巨高,大概每平方米几千元。我们目前正在组织生产能够达到建筑保温防火要求的低成本酚醛树脂材料,价格在200元/平方米左右,目前北京等部分地区已经生产。但该材料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其结构较松散,容易掉渣,给施工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5万元拿下检测合格报告
  
  多起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在重视建筑节能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于2009年9月25日联合发布了《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简称“46号文”)。其中提升了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mm,其他层不应小于3mm。
  按理说,提高了行业标准,材料火患应该可以解决。
  “问题就出在材料的等级标准评判上,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材料都宣称可以防火,实际上很多都达不到防火要求,但还是堂而皇之地销售,而这些材料还都能出具相关部门检测合格的报告。”某特种涂料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建筑防火材料检测机构很多,光上海就有好几家,这种报告并不难获得。”记者走访位于宜山路的上海建材集散地,店家告诉记者EPS、XPS、聚氨酯等材料都能防火,而且还有相关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但需要花上5万余元的费用。
  记者在网上输入“建筑材料防火检测报告”,出现至少10家的相关检测机构。“实际上,公安部目前只认天津消防所和都江堰消防所所出具的建筑防火材料检测报告,但是公安部没有检查监督环节,各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却没有认定标准。”前述企业负责人透露,由于检测报告得来全不费工夫,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防火保温材料鱼龙混杂,价格相差10倍的都有。尤其是“马路施工队”不负责任的逐利心态,谁又来保证材料的品质和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