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从头再来的精彩
(2010-11-03 11:32:37)
标签:
房产 |
分类: 特别策划 |
孙宏斌:从头再来的精彩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10月7日,融创中国登陆香港联交所。
10月10日,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孙宏斌并未显露出太多兴奋,他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在过往与现时的交汇处,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10月20日,融创中国公布上市后的首份中报:营业收入同比增幅8.4%,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6.1%增至50%,货币资金由去年同期的19.36亿元增至28.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8.7%。
融创的上市及这份稳健的财报,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孙宏斌的“重生”。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提到自己吃过亏,而吃过亏的孙宏斌,坦言“融创要慢慢来”。
坐过牢、经历过惨痛失败的孙宏斌,眼神中多了几分深邃,言谈变得谨慎。你很难想象在顺驰被收购之后,性格豪爽的他长达4年缄默的痛苦。这俨然是种力量,静止却暗藏汹涌。
骨子里不服输的孙宏斌,曾经错过,他又将如何呈现自己不甘寂寞的未来?
祸兮福所倚
“投资者其实挺感性的,觉得我们吃过亏,有过很多的教训,因此会对这个行业理解比较深,这对他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中国房地产报:说说上市吧,这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
孙宏斌:上市对我们来讲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我觉得去年上,今年上,明年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想大家之所以比较关注是因为我们曾经没有做好,但我们没那么激动。
中国房地产报:路演期间你休息得好吗?
孙宏斌:挺好的,因为(路演)第一天国际配售部分就超额认购了两倍多,投资者对我们挺认可的,这次路演挺顺利的,我们知道肯定能成。
中国房地产报:你为什么这么有把握?
孙宏斌:嗯,挺有把握的,但知道价格会比较低,这个时候想要高价肯定成不了。
另外,像高盛、德银能给我们做(保荐人),说明(上市)这个事还是有把握的。这次做不成,下次再做一定能成。另外我们股东的背景还是挺强的,像贝恩、鼎辉、新天域、德银,再加上我们的团队,其实上市没什么悬念。
中国房地产报:你上市当天的神态,还是很欢欣的样子?
孙宏斌:那肯定,因为这是好事嘛,但没有那么激动。大家关注是因为你曾经失败过,那么多公司上市大家也没有这么关注。
中国房地产报:但我感觉上市对于融创或者说对于你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孙宏斌:那是对别人,更具有象征意义。
中国房地产报: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机上市,你也提到现阶段上市并不是特别好?
孙宏斌:因为现在地价比较便宜。地价高时,上市虽然拿钱多,但土地(价格)也贵,现在虽然(上市)拿钱少,但地价便宜,其实是一样的。
而且现在投资者买我们的股票也便宜,投资者合适,我们也合适,可以实现双赢。
中国房地产报: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大家还是很惊讶,目前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是特别好,尤其是房地产,但融创突然就上市了,你觉得投资者最认可融创的是哪些方面?
孙宏斌:我们之所以能上市,是因为融创的土地储备质量还是挺高的,利润增长也挺好的。前几年公司的利润复合增长率在118%,后几年的利润也锁定了。投资者觉得我们很快就能到一线(房企)。如果没有这个潜力的话,这个公司是没法投资的。
第二个就是战略比较清晰,我们就在北京、天津、重庆、苏南这个4个地方,拿位置比较好的地,然后做精品项目。
另外,投资者感觉特别好的是,去年我们打算上市的时候,就承诺募集资金用来做部分项目股权的收购,然后买一到两块地。虽然去年我们没上市成功,但该做的都做完了,把奥城(天津时代奥城)剩余10%的股权收完了,把无锡公司剩余的49%股权也收完了,然后我们又买了两块地。
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投资者喜欢这个公司的最主要原因是喜欢这个团队,以及我们对行业的理解。
投资者其实挺感性的,觉得我们吃过亏,有过很多的教训,因此会对这个行业理解比较深,这对他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路劲并购之虞
“这是个错误的选择。当时我觉得它(路劲基建)不是干房地产的,能保留(顺驰)这个品牌。”
中国房地产报:你筹备过几次赴港上市,外界给你算的是4次?
孙宏斌:说我几次上市都无所谓。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就两次,一次是去年,一次是今年,之前的上市刚开始就不行了。
上市就像晾衣服,第一天下雨,回来了,第二天下雨,又回来了,第三天太阳出来了又去晾,人家说晾几次了,你能说晾好几次吗,肯定是第一次啊。
中国房地产报:早在2007年时,融创就引进了雷曼,看来早有上市打算。
孙宏斌:当时确实是按上市目标走的。
中国房地产报:我查了一下,与这些战略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为融创要在2011年11月23日前上市,如果届时不能上市会触发什么条款?
孙宏斌: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再延长,一种要求你赎回。
中国房地产报:这个对赌协议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要求融创必须在近期上市?
孙宏斌:完全不是这样,我还有1年时间呢,另外(协议)到期了还可以商量。
中国房地产报:你刚才也说,去年筹备上市时投资者很关心你与路劲的官司,到底怎么回事?
孙宏斌:这个太复杂,写一本书也说不完。
中国房地产报:在可控范畴内,我还是希望你能说说。
孙宏斌:太复杂,我不想说。
中国房地产报:为什么会选择路劲基建来收购顺驰?
孙宏斌:这是个错误的选择。当时我觉得它(路劲)不是干房地产的,能保留(顺驰)这个品牌。
中国房地产报:当时还有其他意向收购方吗?
孙宏斌:很多,像合生、中海、国美、世茂等等。
中国房地产报:不过在顺驰被收购之前,挺微妙的是你成立了融创,当时的考虑是什么?
孙宏斌:当时顺驰要上市,因为我坐过牢,他们不让我做董事长,不让我做CEO,不让我做董事,我得找事干。
中国房地产报:最后融创还是救了你一下,你那么多的不幸,但这事挺幸运的。
孙宏斌:我没不幸运,我一直挺幸运的。
“近视”与远视
“为什么国外公司定战略都是3~5年,形势变化太快了,考虑再长时间的事就跟猜镚儿一个样。我们把产品做好就行了。”
中国房地产报:上市之后,你对融创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孙宏斌:我们不会因为上市而改变我们什么。我们这几年一直在产品这块下功夫,下一步还是要把产品做好,另外把地买对,就这么两件事。只不过买地的资本金更多了,或者说融资渠道更宽了,但做的事其实没什么变化。
中国房地产报:上市后融创是否要进行拓展,到更多的城市?
孙宏斌:我们就在这几个城市(发展),哪也不去。你看我们一线到四线城市都有,北京是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是二线城市,苏州、无锡是三线城市,苏南的如昆山、宜兴是四线城市,还是比较好的组合。
中国房地产报:为什么选择在这几个城市发展?
孙宏斌:我在天津干16年了,在北京干8年了,在重庆、无锡都干7年以上了,客户熟,市场熟,方方面面的关系也熟。
北京的房价比上海低一大块,北京的潜力比上海大;重庆这几年的供应量偏大,房价涨得慢,但风险也较小;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有很好的产业支撑,那些地方购买力特强,高端产品需求强劲。
中国房地产报:我看融创之前拿的一些土地更多是寻求合作,未来仍要寻求合作吗?
孙宏斌:我们现在的项目希望跟有钱人合作,因为我们的资金还是偏少。
中国房地产报:融创更多是在项目层面与人合作,你会在公司股权层面引进合作方吗?
孙宏斌:不会,绝对不会。在公司层面会比较麻烦,而在项目公司层面算账简单,合作也简单。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老板,融创上市应只是第一步,在未来10年内,你对融创有怎样的设计?
孙宏斌:考虑不了那么远,企业发展是滚动的,为什么国外公司定战略都是3~5年,形势变化太快了,考虑再长时间的事就跟猜镚儿一个样。因为你定战略一定要对未来的市场形势有个判断,时间太长,判断起来没有任何依据。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融创的3年战略是什么?
孙宏斌:把产品做好就行了。
中国房地产报:你刚才说投资者认为融创很快能做到一线房企,你认为这需要多长时间?
孙宏斌:5年左右。
寻求财务稳健
“(所谓)健康就是对风险的把握。企业当然是发展越快越好,但发展一定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中国房地产报:要实现这个3年战略目标是否意味着融创要进行大规模开发,但从招股书来看,融创的资金量偏少,是否会造成负债激增?
孙宏斌:不会,我们的有息负债率很低,现金流管得比较好。负债由3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息负债,一部分是预收款,一部分是应付土地款,应付土地款不在资产负债表里体现。我们的土地款就剩3.9亿元没付了。
中国房地产报:你说融创现金流管得比较好,有什么具体措施?
孙宏斌:第一,把负债率控制好,我们的有息负债比例3年来一直保持在27%左右;第二,买每块地都会有完整的解决方案,比如买新地的时候跟人合作,这样风险就小多了;第三,每年年初在做预收款预算时,会考虑到少回收30%预收款的情况下怎样还能正常经营;第四,我们项目的地点都非常好,将来买地也希望买地点好的地,这样抗风险能力就强,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我降(价)10%就会卖得很好。
中国房地产报:融创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在拿地方面肯定会非常慎重,但另一方面融创也需要发展,你怎么去进行平衡?
孙宏斌:现在对融创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别把地买错了。股市有挣钱的,也有赔钱的,我觉得买地最主要是时机的把握。该买地时买地,不该买地时不买地,肯定能跑赢大市,要是老买地的话,就跑不赢大市。
中国房地产报:你的理想中,融创应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孙宏斌:首先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公司,不管规模有多大,但一定要健康,要把风险控制好;另外,产品要最好,过去这个行业,不管什么产品(质量),都卖得挺好,但未来产品这块会越来越重要,产品是最根本的(竞争力)。
中国房地产报:你一直在强调产品。
孙宏斌:这是我们最大的变化。产品做好就是让客户满意,客户不满意还怎么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除了产品,你也很重视融创的风险控制。
孙宏斌:肯定,否则没法生存,(所谓)健康就是对风险的把握。企业发展当然越快越好,但发展一定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融创要慢慢来。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你对融创发展模式的设计,是为了刻意改变此前你给外界的形象吗?
孙宏斌:我不太在乎我的形象,这么多年,谁说什么我从来没有回应过,我也不太关心别人说什么。
彻悟和自省
“过去我觉得我挺聪明的,也挺努力的,希望抓住每一个机会,但现在首先是不能让自己掉进坑里,然后抓住该抓的机会,抓不住的就算了。”
中国房地产报:很多人都关心你的过去,现在想想,顺驰被收购是一件挺遗憾的事,那些地价格很便宜,地点又很好,就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如果当时能上市,这一切或许都会迎刃而解。顺驰应该是你最大的遗憾?
孙宏斌:我没有什么遗憾的,我觉得一个人吃过很多亏以后,再做事就会好得多。什么事总会有波折,没有这个问题,没准会出现别的问题。经过这么多事以后,现在的状态是我最满意的。不管是做企业,还是个人,都比较从容。
中国房地产报:如果当时顺驰发展得慢点,然后成功上市,现在肯定是一线房企。
孙宏斌:绝对的,但是很多事情没有如果(笑)。
中国房地产报:有什么总结吗?
孙宏斌:顺驰给我两个教训,一是你不能去很多城市(发展),你管不了,也很难管,因为资源有限;二是现金流要管理好,就是刚才说的风险控制、负债管理、预收款管理、土地款管理、预算管理(等)。现在融创就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中国房地产报:当时为什么会是那样一种状态?
孙宏斌:(沉默)其实顺驰有两个优点,第一是做企业的这种精神,凝聚力和激情;第二是我们对市场的判断还是对的,拿的地都是不错的,只是进了太多的城市,一年进了16个城市。我相信如果顺驰不去那么多城市的话,我一定能做好。人成功几次后就会自大。
中国房地产报:你当时的那种状态,是希望尽快把顺驰做大?
孙宏斌:我当时觉得是个机会,原来土地不招拍挂,拿地挺难的,要做很多的关系,后来走招拍挂(程序)了。另外,规模是很重要,但当时我们把规模看得太重了,希望把规模做得很大,做到第一、第二,这是有问题的。
中国房地产报:顺驰最终的这样一种结局,你认为是个人原因还是时运原因?
孙宏斌:说实话,是综合的原因。当时要上市时,正好赶上2005年的宏观调控,华东是(调控)重点,那时我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的(资产)量挺大的,影响很大。但从我这块来说,这都是你(做)的决策,造成规模偏大,战线偏长,到根上还是自己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报:你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彻悟和自省?
孙宏斌:你吃过亏嘛,好多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吃过亏后,认识就深刻了,那是血的教训。
中国房地产报:当时有过怨天尤人吗?
孙宏斌:没有,这都是你做的决策,你得认。
中国房地产报:但这种事业上的挫败,毕竟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
孙宏斌:其实我的心态一直都特别好,我想得挺开的,这不见得是件坏事,我觉得顺驰没做成对我来说是个好事,我最少多活10年,因为你更从容了。
我没觉得(顺驰)这事比我坐监狱的事更大,那时候我都挺好地接受了,你得认。
中国房地产报:你不觉得你人生挺坎坷的吗?
孙宏斌:我觉得我挺精彩的。有的人比我企业做的好,有的人比我财富多,但是我觉得我比任何一个人都精彩,有谁算谁我都比他们精彩。这一生,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我比别人精彩。
中国房地产报:你在顺驰的时候追求的是规模和个人价值,现在追求的是什么?
孙宏斌:我现在就希望把融创做得比较健康,以后做到什么样子要滚动来看。很多员工都跟我说过,希望在这家公司退休,企业的安全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对我也很重要。我要是再失败了,很可能机会就没有了。
中国房地产报:你觉得这些年来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孙宏斌:过去我觉得我挺聪明的,也挺努力的,希望抓住每一个机会,但现在首先是不能让自己掉进坑里,然后抓住该抓的机会,抓不住的就算了,你不可能把所有机会都抓住。
中国房地产报:你觉得经历过这么多事,你的性格有变化吗?
孙宏斌:性格?变不了吧,性格很难变。
中国房地产报:那什么变了?
孙宏斌:对做企业的认识。中国房地产报:有没有想过将来写本书,把这些故事和经验教训写进去?
孙宏斌:不用。
中国房地产报:是绝对不会还是暂时不会?
孙宏斌:绝对不会,离盖棺定论还早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