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詠东:人民币地产基金尚处“婴儿期”

(2010-07-06 14:04:22)
标签:

房产

分类: 金融实务

访谈

陈詠东:人民币地产基金尚处“婴儿期”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关 北京报道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新募基金个数来看,去年新募集的94只基金中,人民币基金共有84只,占比达到89.4%,较2008年全年75.9%的占比增加13.5个百分点;外币基金10只,占比仅有10.6%。虽然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还不得而知,而“言必提基金”的趋势则让人不得不将关注的目光依旧放在人民币基金上,这其中,开发商牵头的地产基金则更为鲜艳光鲜。
  6月24日,基强联行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总经理陈詠东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无论是对开发商,还是对机构,多数人民币地产基金尚处发展的“婴儿期”,一切都在探索过程中。
  中国房地产报:近年来人民币基金的崛起,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陈詠东:几年前,虽然国家发改委推动产业基金试点和协会私募股权行业规范化,私募股权基金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则有所改变,比如说各地股权基金协会纷纷成立等等。本土LP(有限合伙人)的群体开始逐渐壮大,这是过去一两年最为明确的趋势,虽然总体还是相对不够发达和成熟。
  中国房地产报:在你看来,由地产商来担任人民币地产基金的管理人角色,原因何在?
  陈詠东:人民币基金背后的人群实际上是在探讨哪个模式是最符合国家的情况地。也就是说,目前的情况是,国家并不希望这些资金投在二级市场上,而是更多地介入一级开发。因此,这么多人民币基金在2009年蜂拥而出,是很正常的。
  一定程度上,开发商出来做地产基金,实际上是等不及才出来的。因为,开发商看不到这个事情是银行来做,还是机构来做,是没有答案的。因此,包括复地、金地等集团自己出面成立人民币基金,都是伴随着人民币基金的投资需求应运而生,是有市场紧迫性在背后的。
  中国房地产报:但是开发商担任基金管理人,是否会加大关联交易的可能?
  陈詠东:对地产商所做人民币地产基金的质疑,无外乎这个原因——市场上没有太多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担任这个角色。所谓开发商是否加大关联交易的可能性,是否应该用此方式来自救,这些都需要探讨。毕竟也有很多的成功案例,比如在新加坡的凯德置地旗下地产基金就是很成功的。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探索到合适的模式,建立所谓的“防火墙”机制——同一个总部,同一个集团,却有不同的公司实体。
  中国房地产报:建立这种机制最困难的是什么呢?
  陈詠东:更为确切地说,是要建立这样一个状况——地产商的基金管理团队、决策层和开发商是独立运作的。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机构和人才,这是最为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