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衍奎:新兴区域商业不能违背市场规律
(2010-06-08 15:18:53)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土地楼市 |
公衍奎:新兴区域商业不能违背市场规律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阳 北京报道
近来,北京土地市场流拍的商业地块大多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新兴区域。那么,这类区域的商业机遇和商业模式该如何寻找与定位?本报记者专访了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衍奎。
中国房地产报:如今很多商业地块均处于城乡接合的新兴区域,在这样的区域,商业模式该如何做?
公衍奎: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律肯定是先住宅后商业,先有市场后有供应。住宅只要有预期就能买,但商业不一样,商业必须是核心商圈有了一定人口才能发展起来。
现在存在很多商业地块在郊区的现象,是规划和实际之间存在的矛盾,比如城市远郊区,往往现在人们是把它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规划的一般都是一二十年,但开发是一步步来的,所以像北京周边往往是住宅慢慢起来后才发展商业,这才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这个规律也不是完全不能被打破,比如政府搬迁至新兴区域也是商务,它也能带动起周边很多配套商务。而且用类似综合体式的城市引擎,拉动城市郊区土地价值突然增加,也是一种办法。这种方法一般风险较大,因此必须要有非常不一样的模式,比如朝青的大悦城和西单的大悦城相比,朝青大悦城的业种和业态构成就必须是不一样的,类似餐饮、娱乐等目的性消费要增加,因为人们可能会为了吃顿饭而去很远,但不会为了买件东西而去那么远。朝青相对北京还算近,如果是更加偏远的区域就要以休闲、娱乐为主,甚至是旅游为主,你这些业态火起来后带动住宅发展也是可以的。
当违背一个区域缓慢发展的原则后,商业自己作为一个带动的发动机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操作的难度和风险。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按照正常规律只能慢慢发展起来的新城商业,应该怎样缩短它的过渡时间?
公衍奎:这个实际就处于符合正常商圈规律发展和城市发动机之间的折中,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这个城市住宅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时,所做商业的规模就一定要超过这个基础,这样可以减免一定的风险;二是要吸引该区域以外的人来这里消费,你的吸引力就必须得非常特殊,比如奥特莱斯,虽然在城市的位置都很偏远,但是品牌、价格和模式都很特殊,所以能够刺激很多区域以外的人去消费。
中国房地产报:面对已出的“禁酒令”和有可能出台的“禁商令”,你认为郊区的商业地产会不会有发展的机遇?
公衍奎:不一定是机遇,但肯定是一种探索。在郊区,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和土地的计划,往往和市场并不合拍,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之间也存在不协调。以往郊区还不成熟时,做商业地产风险太大,但地块已经出来,因此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开发商往往就把商业用地改成住宅,近年来这种现象在北京很常见。
但是如果以后这条路不通,商业用地再出来无外乎有两种方向:第一是没人要,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没法做,比如前几天有很多郊区的商业地块就出现流拍;第二是如果有本事拿下来,就必须是非常有能力、有想法、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去做。后面这个方向确实能给商业地产带来一些新鲜的做法和商机,但是操作起来一定会非常有难度。只要是跟市场规律不符合的,肯定都要花费巨大代价。
■中国房地产报
近来,北京土地市场流拍的商业地块大多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新兴区域。那么,这类区域的商业机遇和商业模式该如何寻找与定位?本报记者专访了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衍奎。
中国房地产报:如今很多商业地块均处于城乡接合的新兴区域,在这样的区域,商业模式该如何做?
公衍奎: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律肯定是先住宅后商业,先有市场后有供应。住宅只要有预期就能买,但商业不一样,商业必须是核心商圈有了一定人口才能发展起来。
现在存在很多商业地块在郊区的现象,是规划和实际之间存在的矛盾,比如城市远郊区,往往现在人们是把它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规划的一般都是一二十年,但开发是一步步来的,所以像北京周边往往是住宅慢慢起来后才发展商业,这才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这个规律也不是完全不能被打破,比如政府搬迁至新兴区域也是商务,它也能带动起周边很多配套商务。而且用类似综合体式的城市引擎,拉动城市郊区土地价值突然增加,也是一种办法。这种方法一般风险较大,因此必须要有非常不一样的模式,比如朝青的大悦城和西单的大悦城相比,朝青大悦城的业种和业态构成就必须是不一样的,类似餐饮、娱乐等目的性消费要增加,因为人们可能会为了吃顿饭而去很远,但不会为了买件东西而去那么远。朝青相对北京还算近,如果是更加偏远的区域就要以休闲、娱乐为主,甚至是旅游为主,你这些业态火起来后带动住宅发展也是可以的。
当违背一个区域缓慢发展的原则后,商业自己作为一个带动的发动机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操作的难度和风险。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按照正常规律只能慢慢发展起来的新城商业,应该怎样缩短它的过渡时间?
公衍奎:这个实际就处于符合正常商圈规律发展和城市发动机之间的折中,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这个城市住宅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时,所做商业的规模就一定要超过这个基础,这样可以减免一定的风险;二是要吸引该区域以外的人来这里消费,你的吸引力就必须得非常特殊,比如奥特莱斯,虽然在城市的位置都很偏远,但是品牌、价格和模式都很特殊,所以能够刺激很多区域以外的人去消费。
中国房地产报:面对已出的“禁酒令”和有可能出台的“禁商令”,你认为郊区的商业地产会不会有发展的机遇?
公衍奎:不一定是机遇,但肯定是一种探索。在郊区,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和土地的计划,往往和市场并不合拍,政府需要和企业需要之间也存在不协调。以往郊区还不成熟时,做商业地产风险太大,但地块已经出来,因此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开发商往往就把商业用地改成住宅,近年来这种现象在北京很常见。
但是如果以后这条路不通,商业用地再出来无外乎有两种方向:第一是没人要,因为这种情况实在没法做,比如前几天有很多郊区的商业地块就出现流拍;第二是如果有本事拿下来,就必须是非常有能力、有想法、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去做。后面这个方向确实能给商业地产带来一些新鲜的做法和商机,但是操作起来一定会非常有难度。只要是跟市场规律不符合的,肯定都要花费巨大代价。
前一篇:商业发展的“五好”原则
后一篇:京商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