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户大家:新人居理想

(2010-04-27 14:29:18)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制造业背景下的房地产企业海尔地产案例系列之四
小户大家:新人居理想
  
  ■中国房地产报 任卫军/文
  
  房子是人休息的空间,但人还有许多时间要在房子之外度过。爱因斯坦说,人的一生有17年是在家和单位之外的地方度过。而人如何过这17年,则成为决定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独立的居住空间,却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中国人形容邻里的交流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强调了邻居对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价值。但是在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后,同一个小区的业主通常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工作单位,再加上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得同一个小区,甚至同一个楼层的邻居都互不往来,甚至从未打过招呼,由“远亲不如近邻”变成了“近邻如同路人”。而这种邻里交流的障碍正是因为缺少共同拥有的物质载体,一个只有马路和景观的小区,很难让人有交流机会。
  而海尔地产提出“小户大家”的创新开发理念,则是一次中国人居模式的颠覆性新实验。所谓“小户大家”,即通过小户型+大面积的公共空间的组合,形成小户型与大社区的结合。这样,在总价有限的“小户”基础上,人们有更多的公共社交空间。这种实验建立在“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的需求之上,将改变中国目前主流的以家庭住宅为堡垒的钢筋水泥“丛林”的居住模式,从居住的硬件条件上创造出以网络、交往、共享为特征的新的人居文化的条件。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情感淡漠
  
  互通往来是人类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而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则是他们之间对事物的共同依赖。
  远古时期,人们要共用一条河流,所以部族之间组合成了国家;农耕社会,因为共用一口井,形成了一个个村落。人类的社会交往正是由共同使用某一个事物而产生,社会的和谐也是由这种交往而来。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单是一个思想行为,它也是需要物质来推动的。
  越是缺乏的,就越是需要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个极端,曾经的集体主义,集体生活,让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但是当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增加之后,人们又会重新燃起交流的愿望。就像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保护自己的隐私,用符号来代替自己的真名,虽然都龟缩在自己的电脑后面,却依然要长时间在网上相聚,并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大部分住宅产品都是在给“70后”、“80后”一代的年轻人居住,这些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对缺少了兄弟姐妹的他们来说,最需要的也正是交往。
  海尔地产集团董事长、CEO卢铿说:“对于目前的新小区来说,小区里面已经很安全了,没有必要在社区再搞更多的私密。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80后’一代最缺的就是朋友、社交。而社区是这些人一个重要的交往场所。”  而海尔地产所谓“小户大家”理念正是满足了人们共享、交往需求。“小户”是低碳节能环保,生活空间足够用,但小户型并不一定要以降低生活品质为代价,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小户大家”除了能大量节约社会资源,节约业主购房成本与物业使用成本外,最重要的是,小户还有利于业主走出家门,更多地到社区空间中与大家相聚,进而形成稳定的社区文化。
  “大家”则是有些功能要共享,比如小区中会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的空间,会放很多书,谁家孩子都可以过去看,孩子们还可以一起交流。通过建筑形式的改变,整个社区就提供了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环境,进而改变邻里关系和业主的生活方式。
  对于小区中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共“大家”,如何长期维护也是开发商应该提前考虑的问题。对此,海尔地产计划让其与商业配套,让会馆与商业形成有机的结合。“一定要坚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服务业主获得盈利,以维持永续经营。靠开发商长期贴钱,显然没有生命力。”卢铿说。
  
  “大家”“小户”相辅相成
  
  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很多开发企业也意识到了社区公共空间的问题,也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但往往是会所盖好后,就成了摆设。因为会所如果不能成为业主生活的必需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很难有机地融入到社区中,最终只能成为小区中的奢侈品,成为摆设。
  海尔地产提出了美好居住生活解决方案,核心就是“小户大家,和谐住区”。即小户与大家同时出现。在户型减小的同时增加社区的公共空间。这样就使得公共空间建设得更加完善。所以海尔的社区除了能提供给老百姓房子之外,还有完善的会所。业主完全可以在会所里实现所有的社会交际和休闲。
  在把社区变大时,海尔地产也不是机械地为小区设置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奢侈功能,而是把一些原本在家中完成的生活内容,通过有机的方式转移到小区的公共空间当中。甚至可以把餐厅、客厅都移植到社区中。这样既节省了家庭中一些使用率不高的空间,又使得这些“家庭工作”能在社区中更好完成。
  “对社区的会馆、商业配套进行全新定位,全面服务于业主的日常生活,在相当程度上让会馆代替家家户户的客厅、厨房和书房。”卢铿说。
  在具体设计上。海尔地产提出了通过五个空间概念把家庭做大的观点,即家居空间紧凑化,环境空间功能化,会所空间场所化,商业空间生活化,网络空间无域化。
  “有一定规模的社区一定要有会所,这个会所的功能一定是跟家庭生活有关系的,而且会所里面所有的经济行为是能够持续下去的,同时,商业空间成为会所的延伸。”卢铿说。
  另外,一些在物理空间所解决不了的问题,海尔地产还通过建设数字化网络社区,用网络服务来解决。使得家庭生活真正做到无域化。
  
  小的才是未来的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经为一本英国经济学家写的《小的是美好的》的书写序,序中表现他对小的感叹。因为小房子可以节省许多资源,小生活可以让人活得更加轻松。
  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如果中国的住宅设计过大,必然会加重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的平衡发展。
  但这种“小”思想,也只是在“小”范围中被人接受,中国地产商喜欢造大房子,造贵房子,现状并没有跟着“小”下来,即使政府出台了“90/70”政策,即使房价高得让年轻人难以接受。
  因为在房地产创新突破艰难的大环境下,小房子、小空间,很难满足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小空间的房子也不能给众多低技术含量的开发商更多利润。
  《小的是美好的》作者认为,过多的城市建设,资源消耗,和人力的过度使用都是不可持续的,持续发展的唯一办法就是回归小生活。书中还着重引用了甘地所说的“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而中国十几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正是建立在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的。目前全球新增建筑量有一半在中国,全世界钢材1/3被中国消耗。而在中国向全世界做出了碳排放承诺之后,减少资源消耗也越来越成为房地产业界关心的热点。
  而减少占地的小户型则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小户型、小单位的住宅不但能大量减少开发占地,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耗。空间越小,就越容易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但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是喜欢攀比,认为家庭空间小了就不好意思在家里请客,所以在中国,如果必须要做小户型住宅,就必须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这些特点。
  房子可以变小,但人们生活要求并不会因此变小,相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反而拥有更多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这也是一直来小户型不好卖,开发商不愿意盖的重要原因。因此,由于户型小,消费者对户型的支配程度就有限,这就更要求开发商的产品设计一步到位。为小户型业主提供更多的居住便利。
  在这方面,海尔地产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上的创新可能会改写中国小户型住宅的历史。海尔地产在小户型设计中省下了户型中利用率相对不高的空间,比如,对书房、厨房、客厅的功能进行重组压缩;将家电、家用设施与墙体结合,尽量提高空间利用率。与此同时,又配合“大家”对社区的会馆、商业配套进行了全新定位,全面服务于业主的日常生活。
  “未来的海尔社区里面将会设置很多公共餐厅,小到每天吃饭的社区食堂,大到家宴式厨房,比如十人一桌餐厅,十乘三、三组一个客厅,什么样的都有,业主买的是80平方米的房子,但我们可能会在小区做4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请客不用到家里去,社区里会所、书吧,什么都有。除了晚上睡觉之外,你都不想回家。”卢铿说。

 

 

 

何为小户大家
  
  ■中国房地产报  任卫军/文
  
  张平(化名)和刘萍萍(化名)刚刚结婚一年。在海尔地产开发的一个楼盘买了一套小户型,75平方米。家里面积比较小。
  这一天,刘萍萍的五个同学相约到他们家来看看新居。这么多人过来,家里就显得相当拥挤,不过小主妇刘萍萍早已经安排好:让他们到家里参观了之后,就到下一个楼层的社区活动中心去,在那里,他们早就通过家里的U-Home系统在网上预约了一个厨房,打算让她的同学们自己做菜,然后在公共餐厅一起吃饭,吃完饭之后,他们就在活动中心的咖啡厅聊天,或者去打羽毛球,打打网络游戏。
  刘萍萍非常喜欢看美国电视剧《六人行》,里面的几个年轻人合租房子,但社交空间常常放在楼下的central park咖啡厅。这样的生活她很羡慕。因此当她看到海尔地产这个楼盘的公共空间布局之后,就爱上了这个地方,说什么也不去看别的楼盘了。她看上的是这里的生活氛围。
  这就是海尔地产提出的“小户大家”的人居理念。
  小户大家是海尔结合我国人口状况与资源现状,并从目前购房人群的消费特点出发,设计的一种全新居住方式。
  其特点主要是将单位家庭的面积缩小,把一些家庭中使用率较低的空间删除,将其安置在社区空间中。从而使单位户型的面积缩小,即所谓的“小户”。同时,在社区建立完善的会所,将这部分居家功能移植到会所中。这样会所的使用率也将大大增强,从而促进会所的进一步完善。
  “小户大家”的特点是不改变整个社区的占地面积,而仅仅通过社区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每个空间的使用率大幅提高。
  在如何把家庭空间做小,生活空间做大方面,按照海尔地产董事长兼CEO卢铿想法就是: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省地政策,为国家节约资源,为企业创造卖点,为个人和家庭节省开支;采用紧凑节约型设计,学习我国香港和日本的经验,努力设计和推行较小的户型;弱化家居空间功能,将传统家居空间的部分功能转移到回缩等空间;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平抑高房价带来的困扰。
  海尔地产通过五个方面来实现小户大家:即家居空间紧凑化,环境空间功能化,会所空间场所化,商业空间生活化,网络空间无域化。
  此外,这样的社区有一定规模,而且一定要有会所,这个会所的功能一定是跟家庭生活有关系的,而且会所里面所有的经济行为是能够持续下去的。
  同时,商业空间成为会所的延伸。此外,通过建设数字化网络社区,用网络服务来解决物理空间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生活无域化。
  据了解,海尔地产未来将按照这个理念,建设更多小户型住宅。甚至整个社区的户型都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而在小户型社区中,公共服务空间面积将在3万到4万平方米。
  对于中国人的很多传统习惯,海尔地产的“小户大家”社区都通过会所功能来实现。比如请客吃饭的问题,海尔地产未来的社区将尝试建设家宴式厨房。根据就餐人数的不同,这种厨房的餐厅又可以进行相应的分割。并且配有设备齐全的厨房,主人可以自己动手来招待朋友。
  这样业主不需要拥有很大面积的家居住宅,也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需求。
  还有类似洗衣房、图书室、儿童活动中心等,都会出现在小户大家的会所中。
  另外,在压缩的家居空间中,除了保留使用率高的卧室、厕所等空间外,海尔地产还依靠海尔集团的完整产业链支持,设置了家居智能化的多种设施。使得业主居住在“小户”中,也能够更好得到“大家”的配合。
  比如,U-home的智能化家居设置中,就包含有与社区沟通的社区网系统。它可以让业主利用遥控器实现和整个社区网络的对接。从而预先了解会所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自己对社区会所的使用。
  据了解,海尔地产将在位于青岛的老海尔电冰箱厂的厂址腾出来之后,在原址完全按照“小户大家”的理念进行开发,这个项目被称为优部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