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闽商之家土哲学
(2010-03-23 13:44:17)
标签:
房产 |
分类: 特别策划 |
探究闽商之家土哲学
■中国房地产报
福建商帮,也许是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让人琢磨不透的一群。
无论你运用百度、GOOGLE还是翻阅历史典籍,所能管窥的却依旧是只鳞片爪。这是一个客观存在,明明实力雄厚却又概念模糊,又似乎看不清、摸不透的群体,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注定是“神秘。”让时光回溯到1100年前,五胡乱华令中原大地生灵涂炭,东南沿海却出现了一个“海滨邹鲁”,这片乱世中的桃源便是闽国。能茁壮于乱世,正源自天高皇帝远的闽国孕育了独特的商贾文化。在中原,商列于士农工商“四民”之末,而在闽地则不同,政府重商,商人助国,林仁翰、林灵仙等诸多闽商先祖,便已是沟通中原五代王朝的桥梁。由此,闽商的政治素质可说与生俱来。
闽商又具备着天生的血性与狼性,“爱拼才会赢”,福建商帮的兴起,起初便源于与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的对立,但狼性绝不意味着不循游戏规则,《高丽史》中便赫然载着“泉州商人讲仁与信”。有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商与官的渊源,福建商人便显示出来与其紧邻——潮汕商帮全然不同的一面,他们更追求“仕”的感觉。正因如此,在宋之后的诸多朝代,泉州蒲氏家族等闽商的代表被朝廷争相拉拢,加官封爵为常事,这也是福建商帮堪以为豪之处。
福建多山,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武夷山为代表,太姥、冠豸、清源、青云……虽秀美,却难于耕种且阻断交通,“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让闽商们自古便不得不把眼睛放得更远;福建多水,663条河流贯穿其中,更有广阔的东海,给了闽商无限的拓展空间,其碧蓝色的商文化主调,也是中国商帮中不多见的,由此也造就了陈嘉庚、郭鹤年、胡文虎等老一代闽商巨子。充沛的山水滋养,让闽商兼备了仁者与智者的双重个性,而弥足珍惜的“一分田”,又让他们对于土地格外珍惜,无论漂洋过海,还是北上中原,闽商对于“家”与“土”的感情,都是格外深厚。
由此,由家及土的珍惜,也许便是新一代地产闽商之家土哲学的第一个层面。且不说被称作中国民居之瑰宝的土楼文化,当代的福建人从商多数从小作坊开始,一栋楼房,一层是厂房或者商铺,楼上住人。安家才能兴业,家与业不可分割,他们对于作为安家立业之本的土地便格外珍惜。很多福建人买房只是为自己居住和小孩读书,因此并没有很多投资的成分,他们觉得长期持有比短期投资更安全稳妥,这也是大家从未听说过“福建炒房团”的本因。有着长久的家土文化积淀,当闽商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拿到了弥足珍贵的土地,他们自然会期望把自己对于家的理解推广延伸,因此,闽商的操盘之道通常并非把财富积累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要建造更多真正的“家”,建设更能为家这一概念提供支撑的品质与配套,从诸多闽商地产领军企业的大盘筹划中,这一点被不断印证。
第二个层面便是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如果有人说历史上曾被认作荒蛮之地的福建缺少文化积淀,那他就错了,八闽大地从不缺少浪漫、激情与严谨。“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最浪漫婉约词句的缔造者柳永来自武夷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禁烟英雄林则徐来自福州;而凭借《洗冤录》影响法学界700多年的宋慈,是南平人……时至今日,福州话仍与陕西话、粤语一样,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把你说成“汝”,把锅说成“鼎”,而许多现代汉语读起来失了味道的古诗词,却可以在福州话中合辙押韵。
由此,闽商可以说近乎完美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商人的内敛与低调,他们很少会炒房、炒矿、做投资、放高利贷,而是更多的从事实业;他们舍得把钱花在吃饭、品茶、藏石上,但却不愿穿在外表,因此虽然不乏豪富,却被奢侈品大牌们认作“荒漠”,在大洋、新华这些福州最好的商场里,也见不到LV、GUCCI们的身影;他们好茶而不好酒,从福州到厦门、泉州,都不是皇家礼炮、路易十三等这些洋酒的乐土。务实、勤俭的本色和渗透在闽商骨子里的浓重社会责任感,让闽商在进入地产领域后,更专注于产品内在品质的保证,更专注于高性价比产品的提供和长期居住的保障,而不是大肆炒作、制造概念。历久弥香如普洱,是其共有的品质探求。
说到第三个层面,就不能不提闽商的开发性与融汇外来文化的功力。福建商帮的文化,是走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化,与山东与河北人的“闯关东”、山西与陕西人的“走西口”相比,福建人的“下南洋”同样荡气回肠,他们的韧性与血性在海外得到了完美的验证,并已被铭刻在国人的史诗之中。福建人既懂得让自己去适应环境,更懂得“师夷之长技”以归国报效,以《天演论》启蒙国人,以“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警醒国人的严复,是福州侯官人;在英法习得技艺,甲午海战中击伤日舰“赤城”的“定远”号舰长刘步蟾也是福州人;毕业自哈佛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影响了当代文学史的林语堂,则是龙溪人。
因此,当闽商从业地产,既有着民族情结又有着文化包容情怀的他们,断不会选择简单的拷贝,而是因地而异,择其精华而用之。
引用严复先生的理论,“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而“体用一致”,扬弃之度的把握,恐怕是我们所有地产闽商和地产业界,会不断探讨与持续考量的长久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