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维聪:新鸿基的稳健经营之道
(2010-03-22 11:34:01)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土地楼市 |
邓维聪:新鸿基的稳健经营之道
■中国房地产报
2010年3月,新鸿基地产开发的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的上海国金中心入市,其火爆招租场面改写了低迷一年多的上海写字楼市场。新鸿基地产是如何经营商业地产的?作为一家港资地产企业,其又是如何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为此,本报记者专访新鸿基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邓维聪。
中国房地产报:去年年底以来,政府部门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您如何评价这些调控政策?这些政策对新鸿基地产影响几何?
邓维聪:新鸿基地产从成立到现在走的都是比较审慎和稳健的路线。虽然过去十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政策不断变化,但是新鸿基地产总能在第一时间适应它。我们在内地的发展比较审慎和稳健,所以受这些调控政策的影响并不大。
内地关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很多,从2005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新政策的出台。但关键并不在政策的多少,而在房地产市场的本身。今年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曾公开表示,内地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很大。这说明市场本身有很大的价格空间影响力。
实际上,国家调控房地产行业的措施,在短期能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市场还是要让市场去调节。
中国房地产报:实际上,调控政策对于内地地产企业的影响远胜于港资企业。您认为其中原因何在?
邓维聪:新鸿基地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做地产业务,期间经历过香港房地产泡沫,市场起伏很大,所以在危机来临之前,我们可以做到提前预防;同时,我们也会对市场的发展走势做出理性分析,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有大胆之举。应该说,凭借多年累积的市场经验,我们制定了一套非常稳健的投资策略。
此外,我们做商业地产,虽然回报周期比较长,可能需要5~8年的时间,甚至更长,但商业地产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小。在新鸿基地产每年的利润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持有项目的租金回报。也就是说,当商业地产体量够大的时候,就不必太担心短期的销售压力了。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新鸿基地产也经历过住宅市场的萎缩问题。
有些人会质疑我们开发缓慢,其实是我们每开发一个项目,都要经过很严格的论证、规划,请专家做研讨等,因为我们每个项目都希望是一个很好的作品。所以时间长在所难免。
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发展策略是什么?
邓维聪:2010年新鸿基地产的发展策略其实很清晰,我们始终坚持以内地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开发大体量的复合地产业务,我们希望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到长三角地区;以香港为中心,辐射到以广东为主的南方地区;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到北方地区。
同时,作为新鸿基而言,我们合作的态度很开放,只要双方的理念一致,有长远的目标,不管是哪家地产商,都可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