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112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驰:最大的项目公司

(2010-03-10 14:43:38)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案例

顺驰:最大的项目公司


■中国房地产报   陈青蓝/文


  说一家房企是项目公司,说的是一种状态,而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比如曾经的顺驰,当年在全国各地拿地扩张,销售金额直逼行业老大万科,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无论是从其管理模式上还是其企业文化上来看,其粗糙的行事方式都很难说脱离了项目公司的痕迹。
  
决策机制混乱
  

  顺驰的决策机制混乱,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在集权与放权之间界限模糊。
  《解读顺驰》一书说了这样一个案例:2004年,天津顺驰新开发的项目,搞推广,要搞一个研讨会,召集政府官员、专家来座谈这个项目。很快找到一家公关公司负责张罗和操办。顺驰的几个年轻女孩和公关人员不断地开碰头会,打电话邀请外地嘉宾,忙得团团转。嘉宾名单基本敲定,主管部委的厅长、司长,高校的院士、专家等,共计一百余人。就在接近会期之时,不知是公关公司还是顺驰的员工当中是谁开始提出质疑,说大会日期与顺驰另一个项目的高峰论坛撞车。就在这时,顺驰那边来电话说大会不搞了,原因是他们在向公司大领导汇报的时候,原定计划“被枪毙了”。于是,没有发出的请柬赶快收回,发出去的邀请赶快赔礼道歉。一场行业盛会无疾而终。
  如此重大的事情,到最后关头才紧急刹车说“不搞了”,最开始公司上层怎么会一无所知呢?这样的决策机制实在令人瞠目。这也许就是项目公司做大了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吧。
  一个项目公司,以前就是没有程序、没有流程、没有分工,几个人商量一下就开始埋着头干。这样习惯了,企业规模做大的时候,在集权和放权问题上没有进行思考和变革,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顺驰这种工作方式,必然造成不断返工,不断调整,或者单方面取消计划,让忙活了无数个日夜的“乙方”们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公司,焉能不败?
  
组织管理混乱
  

  随着顺驰规模越来越大,其项目公司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近获得的操盘规模。在这个貌似全国性的集团当中,项目公司的“尾巴”处处可见:部门间界限不清,职责、流程不清,目标不明确,缺乏考核。任务层层下放,层级和程序越来越多,有时候是领导的工作由员工来做,有时候又是员工的工作让领导来做。如此规模的公司,岗位职责如果界定不清,伴随顺驰特有的部门间界限的模糊,那结果就不是效率的提高,而是踢皮球的几率在提高。在顺驰各层各级,不是所有的执行者都有主见,特别是新员工更是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员工反映,在日常工作的分派上,主管也没有什么主意,多数是让员工自己看着办。
  顺驰人员变动特别快,但是前任与后任之间的工作没有好的衔接;放在前任手里的资料,后任就会哪里都找不到。这种混乱的状态,令一些新来乍到者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因为与顺驰那么显赫的名气太不相符了,与他们来之前的想象差距太大了。不止一位顺驰员工谈到,刚进入顺驰的时候,心理落差比较大。曾经有一位南开大学的硕士在毕业找工作时来到了顺驰,但很短时间后就离开了,并将自己的经历写在网站上,这篇1万多字的帖子得到广为转贴,被认为是对顺驰内部管理的生动写照。下面的段落,就透出了期望值过高的求职者对于现实的巨大失望:
  “第二天,我就去报到了,接待我的是吴小姐,带我到20层,找到了另一位小姐。她帮我做了一些简单的登记,问我要照片,我说没带,问我要身份证复印件,我说没有。她说没事,等以后转正的时候再给也可以。我隐约感到一丝悲哀,心里想怎么也没人告诉我呢。一切完毕后,带我到21层企划部,接待我的是企划部的内勤,她说我们的部门经理还没有来,电话没人接,她说部门经理可能还在睡觉,我偷偷看了看手表,都10点了,还在睡觉呢。接下来就不理我了,开始狂打一通电话,内容只有一个:报销。上次本部门组织的活动大概花了65万(包括各种活动,报纸广告费用和公关费用),需要分公司和总公司的各位领导签字才能从财务处领取。这让我听了很不爽,这种集权体制和人治估计是目前顺驰的最大问题。大概过了45分钟,待我将今天的各种报纸都看完了,就问她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她说你先看看我们部门的具体职能吧,我给你打印一份。我心里想这样也好,这对我尽快融进这个团队很有帮助。于是我仔细地看了起来,刚开始几段我还是非常认同,可是越往后越感到顺驰这家公司是否真的缺乏底蕴,简单说就是素质是不是太低。终于部门经理徐姐的电话接通了……”

 

很甲方
  

  项目公司善做一锤子买卖。由于做了这个项目还不知道有没有下一个项目可做,项目公司就根本谈不上维护行业的生态,对下游供应商常常采取竭泽而渔的态度,对供应商的态度也一定是简单粗暴、急功近利,极尽压榨之能事。顺驰也是如此。
  顺驰在规模急剧扩张的过程,就以“很甲方”著称,常常对合作单位提出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再加上个别低素质的员工仗势欺人,还有相对紧张的资金周转,就大大恶化了本来已严重失衡的甲方乙方关系。据《解读顺驰》一书介绍,一些和顺驰有过合作的施工单位、广告设计公司、媒体代理公司、印刷公司、礼仪会务公司等企业对此抱怨很多,都说:顺驰用人“狠”那是出了名的,通宵达旦地赶工,不行再改,经理刚通过,老总又说不行,还得改;好不容易得到了顺驰童子军们的认可,一通辛苦之后又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有的顺驰员工当着乙方单位的面,傲慢地说:“谁叫你们是乙方呢?就得我们甲方说了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