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房地产报社评:警惕疯涨的楼市沦为贫富分化离心机

(2009-11-24 13:09:40)
标签:

房产

分类: 封面故事

中国房地产报社评:警惕疯涨的楼市沦为贫富分化离心机


    这已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市场。
    10月份以来,一度在9月份稍显低迷的楼市因系列购房优惠政策可能于年底“到期”的猜测而再度火爆,“抢搭末班车”的心理使得不少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重新升温。北京五环外一楼盘推出700余套房源,竟引来6500余人登记排号,其单价已高达每平方米13000元以上;多个地段更佳的项目则再度推迟开盘,开发商“惜售”心理明显。
    有人据此判定,今年楼市的V型反转,实际上是对2007年狂飙的房价的再度确认,高房价已经不可逆转。
    汹汹上涨的房价,不明朗的政策走势,因恐慌而绝望、因绝望而疯狂的购房人群,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不停地旋转、挣扎……这不由使人联想起离心机,高速旋转所产生的强大的离心力,将那些中低收入阶层、甚至所谓的“中产阶级”甩向了贫困的边缘。
    于是,“一套房消灭一户中产”、“房贷将使半数白领在通胀中破产”的警示声音不绝于耳,就连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指出,北京房价高得离谱,两个小青年买房,双方父母掏钱,爷爷奶奶掏钱,是6个家庭支持一个小家庭买房子,实际是把三代人一生的积蓄都用来买房。
    但令人遗憾的是,姚先生将房价疯涨归咎于双方父母和祖父母为独生子女购买婚房的“第三方埋单”现象,认为这种行为“扭曲了支付能力和市场价格”。这实际上是颠倒了因和果,“三代人一生的积蓄都用来买房”恰恰是由于房价多年持续快速上涨,且这一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所造成的。
    如果按照姚先生的逻辑推导下去,提高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取消购房优惠政策,似乎就可以阻止这些人买房,设若需求得到了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大约也就不会出现。而在过往的多次调控政策体系中,对需求的抑制的确也一直是主基调。
    但本报记者经过走访多位银行界人士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按揭贷款更多地流向了所谓“优质客户”的富裕阶层,楼市购买力呈现出令人担忧的“马太效应”(详见本期9版报道)。由于贷款规模未必减少,而贷款门槛或将提高,被放贷政策筛出的必然是中低收入阶层,而富有阶层的购买欲与购买能力则反而得到了更多满足。本报曾多次警示楼市“挤出”效应,其实,这里体现的正是一种不当政策机制或因素导致的社会离心力加剧现象。
    龙永图先生近日发表一系列见解,其中尤以“三分之二的房子由政府提供房价才能降”最令人瞩目。他点出的正是一个立得住脚的逻辑:城市化是中国过去三十年至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引擎,在这个过程里,房地产业是必然助推力。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过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须认真、协调对待,如果处理不好,高速发展的社会就会如同一台飞速运转的离心机,甩出的将是最需要得到发展的中产阶层、蓝领阶层与失地进城的农民,他们将不但失去分享经济成果的机会,而且还会被越甩越远,这样的城市发展将犹如坐在“火山口”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