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材超市梦断中国?

(2009-11-02 15:09:07)
标签:

房产

分类: 土地楼市

观察

建材超市梦断中国?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筱晨 北京报道

 

    “全球金融危机向家居业蔓延,行业洗牌首先从建材超市开始。”2008年年底,当好美家败走京城,关闭在京的两家门店时,业内做出如此预测。没想到,几个月后,预测一语成谶。
    应该看到,“受伤”的不止是百安居。2009年前10个月,家居建材零售商撤场、闭店、换将等消息甚嚣尘上,在这股冲击波中,建材超市首当其冲,率先成为牺牲品。而对于建材超市这一舶来品来说,其未来发展之路也迷雾重重。
    与百安居处境相同的,还有家得宝和好美家等家居建材连锁零售商。家得宝是全球最大的建材连锁超市,2006年底,通过收购家世界12家门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按照彼时规划,家得宝在中国将通过收购、租赁、自建门店等各种方式实现快速扩张。但是,时至2009年,家得宝却相继关闭了青岛、沈阳等地门店。“难兄难弟”还有好美家建材超市,去年底,好美家即关闭了其在北京的西三旗店和四季青桥店。
    这只是关停店铺的部分零售商,细细琢磨不难发现,他们绝大部分属于建材超市业态——这一业态在欧美大受欢迎,但如今在中国却陷入了步履艰难的境地。
    1996年,天津家世界把建材超市这一业态首度引入中国。直到1999年百安居进军上海后,建材超市便迅速在中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随后,多个外资超市、本土企业开始在国内大肆发展这种新业态,甚至一度引发传统摊位制卖场的恐慌。
    经过几年的快速扩张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断调整的影响,建材超市遂上演一场全面“溃退”。在企业瘦身的背后,折射出过度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也让业界对建材超市这种经营模式开始了更大的担忧。
    如同其他行业的超市业态一样,建材超市也有着传统卖场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质量有保障、可以一站式购齐、价格透明等。但是,超市这一公认的“长板”如今却成为其发展的阻碍。
    “仅从产品展示方面看,例如瓷砖,在超市里都是在一个大货架上统一摆放,几十个品牌按尺寸或规格摆放在一起,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品牌被稀释,这种情况下,一线品牌基本不会选择进入这个渠道。而讲究立体展示的家具产品更不适合超市的单品管理。”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刘晨如是说。
    而建材超市统一采购的优势,在中国也没有得到发挥,这主要归因于国内建材厂家的区域性较强,其生产体系和规模大多达不到全国连锁超市的要求,所以目前超市的供货商中有很多来自区域代理商,而他们通常都在传统市场设有门店。在供价方面,超市也占不到便宜,大规模采购的优势难以体现。
    此外,建材超市的规范管理反倒成为障碍,而传统卖场对经销商没有严格约束,相较之下,超市的规范竟成了影响其发展的软肋。
    伴随着“内忧”,往往还有“外患”。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年度行业调查报告《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调查显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百货、家电和家居建材连锁企业销售面临较大压力。这其中,家居建材企业去年的销售增幅和店铺增幅分别为8.7%和14.1%,销售增长明显低于店铺增长。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指出,现在的市场形势对建材连锁超市是一个考验,和广大的建材市场相比,连锁超市所占的份额较小,很多外资连锁考虑的是首先要占领市场,即便在亏损的情况下,也要守住市场。
    专家认为,未来建材超市不会成为行业主流。但问题在于,对于普通消费者以及众多建材品牌来说,全国关闭几家建材超市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整个家居建材业来说,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洗牌真正到来,超市率先“沦陷”,谁又会是下一个出局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