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拉动+城市建设双位一体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郭轩 天津报道
华北城“三基一港”概念甫一问世,即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的背后,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也是对中国当代人居梦想的追索,更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道路的思考。
的确,地处京津城市群发展核心、辐射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工业基地的华北城,不仅承担着产业振兴、升级的区域发展之任,更凝聚着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大国梦想。
凭借华北城的广袤土地储备,以及横跨实业、商业和创意产业的三方股东背景,在整合优势资源的前提下,一个涵盖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交易、采购、展示、研发、认证、技术交流的全景平台,一座融合生态、环保、观光旅游、创业休闲的生活之都,必将矗立在滨海之边,成为享誉全球的绿色建筑“硅谷”。
寻求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有效对接
华北城提出“三基一港”的概念,对房地产行业和区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三方股东的优质配对,也有利于华北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如果能进一步争取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支持,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化运作”,华北城的宏伟蓝图实现指日可待。
在寻求政府支持方面,要考虑与政府合作进行集团采购的推进。
华北城要做采购基地,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60%的企业采购时都是通过企业高层的亲戚来做的,这种方式滋生了巨大的贪污腐败。
近期国家正出台政策,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
因此,华北城积极推行集团采购有其现实意义,但这需要从宣传上着手,要宣传集团采购的好处,促使政府要求企业进行集团采购,要宣传集团采购可以防止腐败。
在寻求行业协会支持方面,在后期的招商运营中,行业协会掌握着大量的资源,而华北城在设定入驻标准时,也需要行业协会信息方面的支持。通过行业协会的筛选,华北城不仅在信息整合方面,在招商运营中也必事半功倍。
而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信用,使供应商和采购商吃一个定心丸。
总体来说,作为房地产业协会,肯定会全力支持华北城打造“全球绿色建筑科技港”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走廊化空间营造新城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华北城落户天津的武清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刚刚批复京津冀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报告,上个月河北省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天津市相关部门共同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京津冀一张图。
北京市定位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而对天津市的定位则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从国家层面来讲,希望京津共同繁荣。我想,中国未来的区域发展一定是城镇群的发展,目前条件最成熟的就是京津冀。
城镇群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叫做走廊化空间。传统的区位概念是,以华北城离北京有多远,离天津有多远,而现在,欧洲等国家已经不再以距离为概念,而是以时间为概念。欧洲提出来的结论是为了从更大层面上控制和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要求所有城市的集中建设一定要在走廊化的空间上发展,其它的空间尽量保护,少去发展。
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很大,北京2020年的规划是,中心城区达到850万人,但现在已经是870万人了,未来还要增加五六百万的人口,因此这些人就要转移到如亦庄这样的新城,这是发展的趋势。华北城身处北京和天津走廊化空间之间,很符合新城的定位。
我想,华北城很有希望自身成为一个适合宜居的示范新城,是一个能够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新城。
发展模式具借鉴意义
华北城
“三基一港”的设想应该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很可行、路径新、意义大。
华北城的意义具有多重性,首先,它能够提高一个城市和区域的竞争力。这从规模层次上都可以说明,这样一个巨大的项目可以为当地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
再有,现在像天津这样的北方经济中心,要实现产业升级,高附加值的物流、贸易企业是吸纳的对象,特别是华北城“三基一港”的概念以及在此之上的研发、设计,正是天津所需要的,因此在天津寻求产业升级的层面上,华北城可谓正逢其时。
还有,从环境角度来看,华北城没有高污染的制造企业,并且是绿色的产业,对环境也有所改善。绿色产品应该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我国已经在做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了。一旦国家在国际上承诺低碳排放,新制度、新材料的标准就会强制性地实施。因此率先开发这类产品,非常具有前瞻性。
另外,华北城发展模式还具有借鉴意义。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处在全世界产业链的最末端——加工这个环节上,是利润最薄的环节。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特别希望企业搞研发、搞品牌,但究竟怎么搞?具体由谁来搞?这个问题困扰已久且进展缓慢,这也是造成我们的产业层次没有提高的很重要的原因。
但我发现,有家贸易企业做创新,他们自己去做研发、做产品设计,结果成功了。按照传统思想,在品牌和市场网络方面的延伸,一般来说都是由制造企业做的事情,但往往制造企业在做研发设计的时候存在很多困难。制造企业不了解市场,也没有研发实力和足够的信息。但贸易企业却有这个优势。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依靠制造业显然难以摆脱产业链末端的束缚,但由非制造企业做这样的工作,却效果明显。华北城作为一个基地,在产业创新方面一旦成功,一定会给其它区域带来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甚至是国家实现产业升级的另一个方式,另一条路径。
不谋其大而谋其实
海尔地产作为海尔集团的旗下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住宅工业化的集成,海尔有地热、家居、橱柜、装修等,可以提供家居生活的整体解决方案,但目前实践的难度非常大。不过,知道了华北城“三基一港”的概念之后,我非常振奋,深受鼓舞。
从海尔地产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华北城呢?
第一,要“替天行道”。天是自然、是人性,道是追求,是正确的途径,要顺应自然,顺应民需。建材生产企业保守计算约有几十万家之多,华北城为什么能成功?答案之一是差异化。后工业时代的建材城把绿色、生态发展作为我们的立足点,这是上合天意、下顺民心的选择。华北城要以支撑绿色园区、绿色城市体系和功能为己任。
第二,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出一些概念,提出一些新设想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践行。华北城要建信息中心,这里的信息要具备及时、全面、普惠的特征。华北城要建科技基地,要汇聚产学研、国内外关联方的科技人员,定期发布科研成果和趋势。华北城要建采购中心,要设立准入制,不达标、不环保、有害排放高的建材要排斥、屏蔽。
第三,要讲究经营之道。不谋其大而谋其实,华北城要在合理的半径和辐射范围内进行交易。不谋其杂而谋其精,要搞成科技含量高、交易品种档次高的新兴市场。不谋其量而谋其质,既务实又务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把华北城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建材集散地,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鼓励建材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
城市化运营和设计
华北城如果按照“三基一港”的设想来实现的话,我认为它可能会远远超出绿色科技港的概念,它还应该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城市综合体,这是需要考虑的。华北城不仅带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动发展,也可以打造城镇化。这就需要对其目前的规划和土地储备进行整体考虑,应当从城市运营的角度去规划、设计、运营。
另外,作为一个开发商,华北城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前段时间,我去了趟美国西部,我去的那个地方聚集了全球所有的高端品牌,并且价格低得离谱。
因此,我觉得华北城也可以借鉴这点。第一,规模一定要大,品牌一定要全,开发商到这里来,一定会买到想要买的东西;第二,价格一定要低,对开发商有足够的吸引;第三,质量一定要有保证,高中低档层次的产品一定要有,但劣质、假冒的东西绝对不能有。
考虑到如此大规模的体量,华北城相应的餐饮、娱乐、住宿功能应该具备,此外先进技术、先进产品也可以仿照索尼、苹果等品牌都设有体验店。
投资创业
移民安家
华北城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目前武清是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攻城略地的重镇。
据统计,武清是未来大盘的集中地,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广东华南板块,这里未来是房地产最集中发展的区域。
直观感觉,华北城做B2C,也就是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并不是不可以。因为未来10年,巨大的市场是可以给华北城B2C模式以机会的。但华北城不应满足于B2C市场,要做B2B,应该说空间更广阔。
按照研发、生产、体验销售的产业链条,我认为华北城应该从后端开始,从体验销售到生产研发。
要知道,中国有6万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如果6万家开发企业都来华北城体验高科技的建材产品,再从体验延伸到生产和研发,这就可以形成产业聚合,使得部品供应商会再周边办厂。这样的话,也会赢得政府更大的扶持力度。
另外,华北城的市场广阔,一期的销售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去年我曾经组织内蒙古、山西的煤老板去发达地区去买房子,但现在我认为天津更适合居住,大家都到天津来买房子。
我认为华北城的眼界应该放得更宽一些,要有“投资创意、移民安家”的思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