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事故频发更可怕的是麻木不仁
也许有一天,有开发商的楼盘广告上会这样写:“我们郑重承诺,只要您买了我们的房子,我们将保证在交房之前楼不会倒掉,您入住后至少5年内墙砖不会脱落把您的孩子砸死,碰上地震,您至少有50%的机会可以逃过一劫。请您放心,我们只想要您的钱,并不想要您的命。”
随着北京纳帕溪谷一栋别墅内的大理石壁炉轰然坍塌,一名5岁小女孩的如花生命随风飘逝。数百斤重的大理石竟然仅仅只是用胶水粘在墙壁上,没有任何金属部件予以加固。
绝少再有什么事情比儿童受到残害更令人震惊、悲哀和愤怒了。无法想像,沉重的壁炉砸在“小叮当”娇弱身躯上的那一瞬间,该是怎样一种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两个月前,上海莲花河畔景苑一栋在建住宅楼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整体倒掉,也曾激起轩然大波。斯时,人们尚能以调侃的心态呼其为“楼脆脆”。中国人对于苦难似乎向来便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坚忍与自我解嘲的幽默,毕竟楼之倒掉是在居民入住之前,毕竟这还只是一个彷佛遥远的个案。而关注的目光也全部聚焦在那铺陈的楼体上,淡却了随楼而逝的那位来自安徽的建设者,那位本应受到更多同情的农民工兄弟。
而这一次的“倒掉”就在家中,还能调侃得出来吗?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传统伦理便是“家国天下”,“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一个“家”字,承载了亿万民众的希望与梦想。我们不敢奢望富豪们的生活,为了有一个“家”,多少人节衣缩食以求圆一个住房梦。最初是一个人或小两口奋斗一辈子能拥有一套房,如今房价飙涨,得是全家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集一辈子的积蓄去供一套房。“刚性需求切实存在”此话不假,毕竟年轻人娶妻生子得有房子;普通百姓也无力阻止以“刚需”为名行涨价之实。但房子至少要让人感到住着安全吧,这一点点可怜的要求难道过分吗?
短短数月间,从上海的“楼脆脆”到成都的“楼歪歪”,再到事隔很久才爆出的“壁炉门”,还有北京首个限价房的“墙脆脆”……建筑质量事故的频密发生绝非“只是个案”。开发商、设计商、建筑商、监理单位、政府部门……如果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恪尽职守,而非推诿扯皮、相互指责,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房地产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各利益相关方到了猛醒和认真反思的时候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制度重建迫在眉睫。
真心希望,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不要再付出那么多血的代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