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普集团巧食武昌鱼

(2009-02-20 14:19:17)
标签:

房产

分类: 公司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宋振庆  北京报道

 

华普集团和中地公司指责中天宏业方面撕毁合约趁火打劫,“不合江湖规矩”,却似乎忘记自己当初重组*ST昌鱼时又何曾中规中矩?那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腾挪,至今仍被市场人士认为是巧取豪夺的“典范之作”。

而且,*ST昌鱼险些退市的后果,也难逃华普集团的一己之私。

20027月,武昌鱼原大股东武昌鱼集团与华普集团签订协议,武昌鱼集团将其持有的武昌鱼(当时并未被*ST29%的股权以每股3.03元的价格转让给华普集团,总转让价款2.79亿元。

在协议股权转让后不久,20029月,武昌鱼将部分原有资产出售给了武昌鱼集团,同时以2.93亿元的价格从华普集团手中购入了中地房产51%的股权。

当时,中地房产总资产17.81亿元,总负债15.87亿元,不含少数股东权益的净资产1.92亿元,其51%股权相对应的净资产为0.98亿元,而武昌鱼的实际收购价格却为2.93亿元,溢价竟高达1.95亿元。

但彼时,根据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给出的评估报告,其声称中地公司评估后净资产为7.17亿元。

就这样,华普集团先以2.79亿元的代价收购了武昌鱼29%的股权,再将中地房产51%的股权以2.93亿元的高价卖给武昌鱼。一进一出,华普集团不仅以零成本的代价控制了武昌鱼,还有1400万元的赚头,不愧是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高手。

2006年,这一幕重新演绎。华普集团又将中地房产46%的股份以2.25亿元出售给武昌鱼,又是一次“资产增值”的套现游戏。

华普集团的入主是否让原本以主营业务为淡水鱼类及其他水产品养殖且业绩平平的武昌鱼改头换面?从*ST昌鱼惊险保壳的结局就可管中窥豹,武昌鱼还是那条“武昌鱼”,只是越发消瘦了。市场人士也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华普置业”或是“中地股份”的出现。

当时的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华普集团借壳武昌鱼主要是为了借资本市场融资来支持旗下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然而九年来,武昌鱼除了首发新股之外再无融资之举,华普集团到底用这个上市公司的平台做了什么?

在华普集团入主以后,武昌鱼被迫放弃了原来熟稔的主营业务,集中力量专攻房产,然而却一步步走向沦陷,多年来几乎没有能够拿得上台面的业绩。

华普中心大厦本来是棵“摇钱树”,然而在资金严重匮乏之际不得已引进外资背景的中天宏业,结果作茧自缚,目前仍深陷纠纷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业绩有什么起色没有看到,市场看到的却是华普集团在中地房产交易上的“妙笔生花”和五花八门的股权质押套现以及贷款担保。据媒体曝出,中地房产为华普集团累计提供了1.6亿元的贷款担保,这些担保为武昌鱼带来了接连不断的贷款纠纷和官司。

这家武昌鱼花巨资买下的中地房产并不是个“省油的灯”。在2008年年底北京市地税局公布的63家欠税企业名单中,中地房产以7300万元的欠税额高居榜首。

不仅如此,中地房产还因拖欠北京城建巨额工程款,以及因涉及与北京舜日装饰公司的合同纠纷,和中天宏业一起被推上了被告席。

买下这样一个“惹是生非”的子公司,加上一个长于资本运作的大股东,*ST昌鱼已经疲于应付。据了解,公司现在面临着2.74亿元逾期银行债务的偿还以及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除了前景未卜的华普中心大厦以外,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业务了。

*ST昌鱼不仅因资金大量流向中地房产导致其他业务荒废,就连出资3240.61万元取得的25.87万平方米土地也因无力开发,闲置时间超过两年而被收回,净损失3240.61万元。

更让人心寒的是,*ST昌鱼报表上赫然在列的主页http://www.wuchangyu.com.cn也成为了无主网页,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壳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