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十大规划事件之——“亚洲第一弯”尴尬被拆

标签:
房产 |
分类: 特别策划 |
事件回放:
2008年2月23日,为配合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服役仅11年、素有“亚洲第一弯”之称的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开始正式告别上海。这是上海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项高架拆除施工项目。
据了解,延安高架路东段工程是上海“九五”期间实施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于1997年11月28日建成通车,而为解决外滩中山东一路的交通需求是其建造的主要目的。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在造就一道外滩华丽观景点的同时,也为交通堵塞埋下了伏笔。同时“亚洲第一弯”把整个外滩生生劈成两半,造成黄浦、南市两段外滩“泾渭分明”,让南外滩饱受10年隔绝之苦,以拆除“第一弯”为切入口的外滩交通改造势在必行。虽然对于“亚洲第一弯”的拆除众多民众觉得有点可惜,却也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
目前,“亚洲第一弯”已拆除完毕。而让包括“亚洲第一弯”在内的刚建成10年左右的匝道和高架桥改走地下,则需要耗费几十亿元。这一次,“亚洲第一弯”的拆除让“波士顿大开挖(The Big Dig)”有了中国翻版。
入选关键词:敢于否定
据了解,“波士顿大开挖”堪称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的基础设施项目,它从1991年开始到2007年,用了16年,耗资146亿美元,把1959年在波士顿滨海地区建成的13公里长的高架中央干道彻底拆除,将过境交通引入地下隧道,修复城市地面肌理。
与建设“亚洲第一弯”的初衷类似,当初在波士顿修建中央干道,人们是希望缓解汽车入城的拥堵。
但迎合汽车运行而建造高架桥的结果适得其反,高速公路引来更多的交通车辆,导致更大的拥堵。那边波士顿高架路一堵墙嵌在波士顿的心脏里,将城市与海滨隔绝,有着300多年建城史的波士顿失去了滨海城市的风韵;这边“亚洲第一弯”尽管添加了一个极好的景观观赏点,但其带来的交通拥堵弊端远远可以盖过这一无心之中带来的益处。
“这个弯造好的第一天,我就没有觉得这个突然踩入外滩的道口好看过。也许路过的时候眼前的景色挺好的,但是和这个弯应该没有关系。作为城市设计,我带一点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就是:败笔。很多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实用性,这里绝对影响交通和外滩整体风貌,外滩必须服从城市规划,不管合不合适。”甚至网友这样评价。
据了解,此次外滩滨水空间的主要设计方美国CKS公司也是波士顿大开挖工程的主要规划机构,其主规划师赵亮说,“这说明城市的发展道路是一致的,最终是人的城市。在工业化时代,滨水空间更多与交通、货运、港口相联系,而到了后工业时代,对汽车的认识转变了,水边也大多变成公共活动空间,还给步行者”。
上海市景观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研究所所长张健也指出:“地下公路的建设已经发展为一种趋势。”地下公路的优势在于,这一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在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同时,保留了地面植被和景观,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
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留下沉重教训的同时,“亚洲第一弯”的拆除让中国城市规划界意识到了一个摆在面前涉及新城改造的严肃话题。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寿命为100年的高架桥,“亚洲第一弯”在10来年后就要被拆除,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当初的规划、设计是否存有瑕疵?在这里,短命造成的建筑成本翻倍、浪费巨大已成定局,这对以后的规划、设计者们绝对是一个经验教训。
而上海,作为中国大城市里率先敢于大规模否定既定规划项目的城市,尽管背负浪费巨大的名声,其勇气仍然值得肯定。只是,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一事件可以警醒我们,规划可谓百年大计,不仅要谨慎对待,更需要智慧与眼光。
结语:城市的未来应是其历史合乎逻辑的延伸。是尊重既有还是草率大建,值得城市规划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