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转壳”禅让升温

标签:
房产 |
分类: 金融实务 |
■中国房地产报
地产行业瑟瑟寒冬和股市的萎靡不振直到年底也未见起色,然而另一个市场的“牛市”却因此悄然趋近。
近日来,地产股被举牌的案例频现,而围绕地产概念的壳资源也屡有新的故事上演,再加上嗅到气味的机构资金的追进,一时间地产股成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围猎的对象。
举牌热潮
2008年12月16日,深鸿基(000040)再次被中国宝安旗下的宝安控股举牌,后者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了10%,目标直指控股宝座;12月23日,ST兴业(600603)被厦门大洲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陈铁铭举牌,控股权易主;12月29日,光华控股(000546)被首方投资及一致行动人举牌……
产业资本对地产股的出手很快被机构资金察觉,并迅速采取行动。以光华控股为例,公司股价自12月1日到12月29日停牌前猛烈上涨了88.93%,已经从之前底部时期的2.5元蹿升至7元。通过数据追踪来看,机构在光华控股上的资金进出频繁,数额不菲。
举牌深鸿基的中国宝安,举牌ST兴业的厦门大洲地产都属地产行业,而举牌光华控股的首方投资也与香港地产大佬李嘉诚“沾亲带故”,何以这些地产资本同时钟情于“同室操戈”?
“由于地产行业形势和股市的双重低迷,反而成为这些产业资本举牌并购,进行产业重组的好机会。”分析师表示,“上述地产资本在进行二级市场举牌时最关注的无非是两点,第一是自身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第二是与重置费用相比二级市场举牌已出现成本优势。”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宝安和厦门大洲无疑都希望能够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来壮大自身地产业务,而与收购或借壳相比较,举牌显得更加便利快捷。而且举牌同行业公司,业务整合的阻力也相对小得多。
地产股被举牌成为流行趋势,也与其目前的低位和拉升潜力有关。2008年的振荡调整,大多数地产股已经跌得元气大伤。被举牌的深鸿基、光华控股和ST兴业都已经在2~3元的区位徘徊很久,举牌成本比较低廉;而随着国家一系列地产利好政策的出台,地产股的触底反弹被寄予厚望。
太平洋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士英认为,举牌这样的并购一方面便于产业资本轻松实现上市,也让低价公司们可以更加快速地上演“乌鸡变凤凰”的资本传奇,实在是一举两得。
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股价低,被举牌的股票还需满足两个条件。“从财务状况看,资产负债率较低、市盈率市净率双低、坏账准备提取充分;从股本结构看,其股权结构分散,最好第一大股东持股在20%以下,这样并购、增持或回购的空间较大,而且还不会触发要约收购,更易于产业资本运作。”
深鸿基控股股东仅持有13.30%股份,光华控股大股东也持有13.65%的股份,而ST兴业则更是A股市场有名的“三无概念股”,举牌方很容易通过积累足够的筹码掌握主动权。
股评人士认为,举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票市场的提振,增加了股票博弈的趣味性,而更重要的是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来扶持良性的并购。
近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并购贷款闸门的放开,更是从信号意义给志在购并的产业资本提升了信心。
“不少企业在全球金融海啸中惨淡经营甚至濒临倒闭,同时,很多拟并购扩张的企业也因资金问题而焦虑,并购贷款的推出正好为其提供了融资渠道。”郭士英表示。
地“壳”取舍
根据TOPVIEW的统计显示,*ST昌鱼(600275)近日排在机构增仓排行榜的首位,这个借壳后亏损仍未好转的地产股,因为近日出售旗下公司的股权而微盈1700万元,很快成为机构资金热捧的“牛股”。
分析师认为,地产概念的ST股再次受到追捧,一方面是目前市场平淡,鲜有引人瞩目的亮点,另一方面是这些ST股公司年底业绩压力,使得公司会有一些比较大的调整,引起资金的兴趣。
*ST昌鱼因为华普集团施以援手,或许可以避免退市的厄运,而其他地产概念的壳资源们则由于借壳方的实力各异,而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进入2008年最后一个月,S*ST亚华(000918)终于修成正果,迎来了新东家浙商集团;ST实达(600734)则在孙宏斌旗下的长春融创入主后咸鱼翻身,恢复了上市资格。
然而其他难兄难弟们的日子却不好过。中关村(000931)和ST金泰在国美风波后何去何从尚未可知;*ST高新重组难现曙光,大股东高投集团沮丧之余,不得不放弃这个宝贵的壳资源;而深圳鸿荣源地产更是在自身难保和S*ST兰光一身烂账的局面下,被迫退出了这个费力不讨好的重组。
业内人士指出,年底纷纷出现地“壳”取舍的事例,与今年地产行业调整和股市环境变化息息相关。随着资金链的紧绷和股价的急转直下,有实力的地产商仍然能够保住来之不易的壳资源,毕竟在资本市场上市已经遥不可及;而本身资本实力拮据的开发商能做的只有收缩战线,忍痛弃壳以“明哲保身”。
然而这些地“壳”已经成为金融资本市场珍稀的濒危资源,而急需筹措“冬粮”的地产商也在追逐这些物美价廉的上市平台,可以预见,2009年借壳上市仍然会是地产资本舞台上的重要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