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宝安谋先控股后重组

(2008-12-23 12:24:29)
标签:

房产

分类: 公司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宋振庆 北京报道

 

第一家通过举牌变换控股权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或将浮出水面。

深圳市鸿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鸿基,0000401216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宝安(000009)子公司宝安控股携其一致行动人在1121日至1215日期间再度买入2347.97万股股票,从而达到二次举牌线(持股10%)。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宝安再度增持深鸿基股票,将会对目前深鸿基大股东东鸿信13.30%的持股比例形成挑战。

中国宝安谋先控股后重组而分析人士认为,一系列的股票收购战背后,是中国宝安意欲“上位”深鸿基,既而实施重组的战略考虑。

 

或继续增持

 

“我们在未来12个月内有可能继续增持深鸿基的股份。”中国宝安证券事务代表陈晓东告诉记者。但他表示,具体时间和股份还有待投资部进一步的研究,不便对外透露。

如果中国宝安增持深鸿基股份至13.30%以上,将会取代目前的大股东东鸿信,坐上深鸿基的第一把交椅。

“从目前我们得到的通知来看,宝安控股还没有继续增持的动作,我们也在密切关注事情的进展动态。”深鸿基证券代表刘莹表示。

事件始于今年7月,中国宝安旗下子公司宝安控股开始对深鸿基进行连续的大比例增持,使得持股比例在1117日首次达到举牌线(持股5%)。而宝安控股并未停歇,连续的增持至12月共持深鸿基4694.22万股,占股10%

而此时,东鸿信也并没有放弃的意图。随着宝安控股连续的举牌,东鸿信也在此期间频频腾挪深鸿基股份,在抛售2%股份之后又增持了近3%

“因为这件事情比较敏感,所以不方便透露相关信息。”东鸿信相关人士向本报表示。到目前为止,东鸿信的态度仍不得而知。

“目前看起来,东鸿信并没有准备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而且现在二级市场情况比较复杂,控股权之争恐怕无法避免。不过,中国宝安已经明显占据了上风。”一位资深股评人士表示。

“中国宝安可能在近期还会继续增持,时机的选择或许要看东鸿信的反应而定。”该股评人士分析。

但中国宝安显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陈晓东向本报透露,连续增持深鸿基是为了调整其存量证券资产结构,满足其战略发展要求,因此公司准备拿出不超过5亿元的资金进行投资,这笔资金来源于对其他存量限售法人股的出售。

中国宝安从7月份到目前一共增持了深鸿基10%的股份,价格区间在2.5/~4.3/股之间不等。

即使全部按照4.3/股的价格计算,中国宝安至多也只付出了2亿元左右的代价。这样一来,以剩余的3亿元达到控股深鸿基的目的便绰绰有余。

 

谋资产重组

 

而在中国宝安连续增持深鸿基的背后,或是其谋求先控股后重组的战略意图。

“一般来说,举牌公司比较看重标的公司是否有充沛的现金流。”广州万隆分析师对本报表示。

尽管深鸿基目前业绩亏损,但是公司“四业并举,并突出房地产为主业”的发展策略正在坚决地予以执行。“除了房地产以外,出租汽车、酒店管理、物流业都是未来能拿到长期稳定现金收入的行业,能保证足够的现金流。”上述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深圳老牌地产商的中国宝安,也和深鸿基一样奉行着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多元化战略,这让本次举牌的双方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不过从近年年报来看,深鸿基已经陷入经营运作泥淖,四大业务大部分利润是通过转让资产一次性变现的方式取得的,而且账面资金也面临枯竭,所谓的“充沛现金流”,似乎短时期内还只是一个设想。

“傍中国宝安这样的大款,走强强联合的道路,才是深鸿基的惟一出路。”接近深鸿基人士评价。

但无论如何,中国宝安似乎正在通过增持深鸿基而谋求转型。

据市场人士透露,中国宝安自2007年开始已经着手战略转型,从一家老牌的地产公司向综合型的金融投资公司转变,投资领域包括生物制药和新能源这样的新兴产业。

这种蜕变一直持续至今,仅在今年下半年,中国宝安便先后三次出手,投资组建新能源和高科技企业。而且从近年报表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务已经逐渐失去了绝对核心的地位,中国宝安已经将三项投资等量齐观。

“我们的证券投资正在由多元化趋于集中,一方面是因为股市的低迷,另一方面也是出于集团战略层面的考虑。”陈晓东表示。

平衡业务结构,集中证券投资火力,中国宝安的一系列调整似乎隐隐透出变局。

“中国宝安蜕变成投资公司后,将会着力寻找一个地产平台来承接旗下的地产业务。通过举牌收购取得深鸿基的控制权,不但可以取得一个优质壳资源,而且能够将两者的地产资源优势互补,不失为产业并购的成功案例。”有分析人士表示。

该人士猜测,不排除在取得深鸿基控制权之后,中国宝安利用深鸿基不错的地产基础,将两者地产业务整合,而自己则由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