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125
  • 关注人气:5,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关“三角债”压境

(2008-12-15 16:04:05)
标签:

房产

分类: 土地楼市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兰亚红 北京报道

 

作为北京某知名建筑安装企业下属项目部的负责人,越接近年底,冯超(化名)的心理压力越大:开发商拖欠的近千万元的工程款要不出来,自有资金和利润垫资了大部分,材料商和工人还在催要欠款。

“我们不可能把全部家底都拿出来安抚工人啊,真的撑不下去了,我会带他们去找开发商要钱。”冯超说。

据记者调查,随着楼市2008年的转冷,开发商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愈加严重,建筑企业垫资幅度大增,而年关“三角债”压境供应商的材料款和施工工人的工资随之被拖欠。

2008年年底,楼市“三角债”依然在上演,不同的是,今年波及的建筑企业更多、被拖欠的程度也更深。

 

工程款大幅被拖

 

经历了楼市大红大紫的2007年,又经历了暗淡甚至惨淡的2008年,冯超对楼市转变的直观感受就是“工程款更加难结了”。

2006年年底,冯超进入北京市场开展工作,相继大包了5个工程,包括消防、空调、弱电等安装项目。

据冯超介绍,开发商给建筑商工程款的支付规则是:工程验收前按工程量完成进度的80%进行结款;工程验收合格后再支付15%;另外的5%过两年的保修期后再支付。

在应该按进度结算的80%的工程款中,现今只有50%~60%能够按合同结算。“工程款一是给得很慢,二是给得很少,比如报个进度上去,2007年能拿到100万元,现在能拿到三四十万就不错了。”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也会拖欠一部分工人的工资,也会拖欠一部分材料厂商的钱,但最重要的是在拖欠别人钱的时候,把我们自己也拖进去了。”冯超说:“我们的自有资金和之前的利润都要垫进去。”

谈到今年和去年的垫资数额变化,冯超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去年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垫资,拿出自有资金的20%左右就能把工程做好,甲方(开发商)也能及时地给我们工程款。但今年开发商不给我们钱,我们还得给材料商和工人钱,垫资压力比去年高了三四倍。”冯超说。

记者致电一个德国知名品牌的橱柜商,对方表示,整个集团被拖欠的材料款已近7000万元,和去年相比,回款难度大增。

 

楼市多米诺

 

“开发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冯超说,他们运作的项目中,其中位于国奥村附近和北苑桥附近的两个项目。“2007年每个月的销售额有1亿~2亿元,现在却只有2000万元左右,每个月就卖几套房子。”

“从我们和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上的变化,也能看出开发商的钱紧。”冯超说。

据冯超透露,在2007年签订合同时,开发商按进度支付工程款的前提是,要求建筑商必须提供最低的工程造价。但在2008年签合同时则变为,开发商表明,如果预付款给的少点,进度工程款付的慢点,建筑商垫资多一点,工程造价就可以高一点。

上述橱柜商则表示,进入2008年,他们的合同量逐渐减少,主要也是因为开发商的日子变难所致。据其介绍,除了项目停滞或暂不开发外,开发商为了节省开支,将精装项目变成毛坯,调低装修标准或把户型加大。

 

寻求新出路

 

面对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和垫资加重的压力,建筑商除了“等待”开发商拨款外,也通过放慢施工进度、减少人力物力、甚至停工的方法,来压缩成本。

“我们的进度变得很慢、非常慢了。”冯超告诉记者,去年他们1个月能完成的工程现在要用近4个月来完成。同时,工人目前大多数已经回乡,只留下了1/4左右。

除上述调整外,建筑企业也转向积极投标有实力的开发商的项目,比如SOHO中国、万科等。

此外,除优秀开发商的项目,冯超认为建筑企业可以“活”下去,理由还在于,建筑商的“施工量”其实并没降低。“国家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商可以转做水利、路桥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