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中国或8亿元卖身

标签:
财经 |
分类: 公司报道 |
■中国房地产报
不仅仅是卖掉中华广场那么简单,昌盛中国很可能陷入到财务危机而卖身。
有消息称,昌盛中国欲将持有的中华广场以20亿元价格卖出;另据本报获得最新消息,其正计划转手中山项目部分土地;而本报记者更独家获悉,昌盛中国董事局主席邹锡昌作价8亿元,欲将公司整体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广州某上市公司。
“昌盛中国曾高调宣布赴港上市,但折戟后现今已物是人非。造成目前尴尬局面的原因,除过低的现金储备和过高的负债率之外,与高盛签署的‘对赌’协议更是引发昌盛中国自由落体的诱因。”有分析人士称。
作价8亿元转让
11月中,广州业界突然传出消息,指昌盛中国因资金链紧张,欲将手中持有的中华广场物业打包转让,售价仅为20亿元。
11月15日,中华广场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邝俊菘对外表示,昌盛中国在财务上的确出现困难,现正谋求再融资方案,出售中华广场物业是其中较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转让旗下其他业务的可能性也很高。
虽然邝俊菘不愿透露真实售价,但据一位接近昌盛中国的知情人士透露,“传闻基本属实”。“中华广场是昌盛中国最优质、最容易出手、最能回笼资金的项目。”有分析师表示。
根据2007年年底昌盛中国筹备上市时所做的资产评估,中华广场的市值约为38亿元,今年8月份,第一太平戴维斯重新估值后,做出的资产评估则是33亿元。此番20亿元出手显然是在贱卖。
据业内人士透露,意向买家包括境外基金、广州本土百货巨头及中华广场第二大业主——广州新星实业公司。一位当地开发商透露,2006年时,曾有买家洽谈整体购买中华广场,当时昌盛中国也没拒绝,只表示如果价格合适可以考虑,“但却错过了最好时机。”
有业界人士指出,“鉴于市场的不景气,卖方又急于出手,中华广场的售价或还将有下调空间,“现在能拿出几十亿的人是少之又少。”
除了出售中华广场外,昌盛中国也在积极准备其他融资方案,记者从广东中山市方面获得消息,昌盛中国正计划转手中山项目的部分土地。
不仅如此,昌盛中国董事局主席邹锡昌似乎还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最近主动向广州某上市公司表示全盘转让昌盛中国的意向,作价8亿元。而在半年前,邹锡昌的开价是15亿元,对方还价10亿元,双方未能达成共识。
根据昌盛中国的招股文件,上市前,该公司账面上约有4亿多元的现金,负债率高达60%,土地储备约120万平方米。该上市公司认为昌盛中国负债过高,一直未能下定收购的决心。
对赌惹的祸
因为昌盛中国的盘子并不大,在中华广场将转让的消息传出前,业界很少有人相信昌盛中国的财务危机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据了解,令昌盛中国不得不割肉求生的,正是两笔将于今年年底到期的债务,一笔是2007年11月19日,昌盛中国和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的关于中山广场一期二期土地使用权收购融资的贷款协议,本金为6.48亿港元,利息按每年13%计算。
另一项则是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签署的对赌协议。2006年12月18日,昌盛中国向创投基金发行2.5亿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双方约定,若昌盛中国没有在债券的年期内上市,创投基金可要求邹锡昌按预定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可赎回可转换债券。
据了解,该债券的年期原为一年,创投基金于2007年11月16日发出通知,把年期延长至2008年12月18日。按照协议,若昌盛中国未能在年期内偿还本金,该项可转债的利息便按每年21%计算。也就是说,昌盛中国将为该笔可转债支付高达42%的融资成本。
虽然之前昌盛中国账面有4亿元现金,中华广场也有一定的销售回款,但远不足以支付这两笔债务。
“从公开抛售中华广场这一举动可看出,昌盛中国的资金链已经很脆弱了。”接近昌盛中国的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的合作方如代理公司等深怕其资金链断裂,无法偿付几百万的佣金,已要求以尚未出售的写字楼抵债。
与其说昌盛中国是在与投行对赌自己的前景中失利,不如说它是一场中国房地产前景大对赌中的输家之一。
“过去开发商太乐观了,一遇到现在这样地价付得快、销售回笼慢的状况,资金链就紧张了。”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在最近一次闭门会议中,对行业现状做的注解是:“大家都低估了逆境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