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漂”一族

(2008-10-21 16:08:38)
标签:

房产

分类: 潮流行为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关/

 

1015日晚,北京,中关村一带灯火通明。

“大家好,我是来自孟加拉国的默罕默德·德万。我正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国际MBA。”

在北大南门对面的中成大厦九层,每周一次的英语沙龙如期举行。在主持人德万几句简短的介绍后,来自巴基斯坦、德国、美国、日本的学生和中国学生便开始三五成群地聊了起来。

与常见的英语角不同的是,活动的组织者是青年旅社的负责人,而参加者多是这家名为海阳光青年旅社(学生公寓)的房客。

该旅社负责人毋海涛向记者介绍,“这里的定位介乎于青年旅社和学生公寓之间,而满足以学生为主的青年房客的居住生活需求,既是开办旅社的初衷也是盈利的空间所在。”而举办英语角,正是希望为这些扎根中关村的中外青年提供交流与学习的空间。

资深记者凌志军所著的《中国的新革命》曾不无感慨地说:“中关村是一个奇迹。”在北京,时刻都有“校漂”一族求职考研大军、培训大军以及白领投奔到北京这一奇迹诞生地。多年来,有关奇迹的故事一直在延续,而故事主角的居住需求也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

 

居所要便利实惠

 

在海阳光青年旅社,房客的类别多种多样,有的是来北京求职、考研、参加短期培训、做交换生或访问学者,有的则是刚到北京在中关村一带工作。对于选择居住场所,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能尽量贴近高校,以享受高校区的学习和生活资源。

“来这里住之前,在网上也看到了北京有许多家求职考研公寓。有的在地铁沿线,有的在火车站附近,交通非常方便,价格条件和这里也差不多。”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夏冰告诉记者,“但我就打算在中关村一带找IT方面的工作,为什么要住那么远哪?”

有专家曾预测,每年下半年开学后,在北京的高校周围,“校漂一族”可达数十万人。其中,相比求职者,高校资源对于考研大军的重要性则更为突出。他们需要天天到学校去蹭课,需要与同是竞争者的校内学生分享考研信息。在追求不确定性的未来之时,最大限度地在备考时获得生活的便利可为他们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而对那些“赶招聘会”的学生来说,除非能住在同学寝室或者朋友亲戚家,否则住宿是个不小的麻烦。虽然有的人在一个城市可能仅呆几天,但住酒店费用比较高,经济负担委实能让一些学生喘不过气来。

对那些刚到中关村一带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生活费用牵扯的也不单单是金钱成本问题。

“除了房租的考虑外,在这里,还免水电费和上网费。”从澳大利亚留学归国后,9月中旬,时进来到了新东方总部做协调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我通常是早上八点走,晚上八点回。减免的水电费和上网费算起来虽然也没有多少,但办理、交费的手续实在麻烦。我还经常出差,全国各地跑,要是与房东、中介定个时间交房租,有的时候都成问题。”

 

既如宿舍又像家

 

在硬件上的需求之外,这里的房客还比较看重生活的氛围。

来自英国的安娜(Anna Hdmwood)住在德万的隔壁。这两年每年下半年,她需要在北大做一段时间交换学生,研究中国的新诗歌。2007年,她和同学在小区里租了一套双人间,而今年她自己来到北京,住到学校提供的宿舍则人有些偏多,为此她就选择了这里的一套双人间。“校漂”一族

“和我一起住的女孩子是考研的中国学生,人很好。有空的时候,她会教我几句中文。”Anna介绍,公共网吧没有人在听歌,或者聊天打游戏,多数人是在查资料。

事实上,在中关村高校一带,需要一个学习氛围浓郁的生活环境不止是学生。从浙江某高校来的张静老师,就和同在北大做访问学者的同事住在了一个双人间。

“学校是给安排了宿舍,但位置在圆明园的北面,距离学校有点远。”而这让她们有了到学校附近的想法。“我们转了好多民宅,看了好多中介。比较了一下,这里位置距离北大南门很近,生活便利。进来的第一天我们就感觉到,在这里住的人都忙着学习,也就奥运的时候大家去餐厅看看电视。环境非常安静,让我们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时候的宿舍。”

德万是经一个中国的网友找到这里的,和他同读MBA的同学,本想拉他在学校周围的民居合租,但几经比较,他还是喜欢人多的地方。“和他们一起住,上学和生活面对的是同样人,让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他说,“现在我在这住,认识了好多新朋友,还带着我的同学开办了个英语角。他们许多人都往往推掉约会来这里和中国学生交流。”

和德万一样,刚到北京的白领也比较重视这里的生活氛围。原来在上海工作、现就职于几家外资银行的刘莹,对“北漂”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工作好几年了,租个大点的房子不成问题。但我在北京的同学朋友并不是很多,自己一个人住,天天冲着四面墙,想想就头疼。我需要尽快地了解北京,熟悉这里的生活,还要交到一些新朋友,也有共同话题。”

在海阳光青年旅社,住客们都亲切地称老板毋海涛为毋老师,称呼老板娘高俊光为高老师。“老师”二字,除了代表他们自身在高校领域担任老师外,还显示了这里的房客与经营者亦师亦友的关系。

“有些学生在生活上或者职业规划上出现困惑,就常常找我们来聊。我们也希望将我们的资源尽可能地提供给他们,并和他们成为朋友。”高俊光笑道,“有个北科大的小姑娘,开学后搬走了去了日本留学,还说过年的时候要给我带化妆品回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