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平:中海不做激进销售

标签:
房产 |
分类: 新闻人物 |
■中国房地产报
在近期愈演愈烈的降价风潮中,比之万科,中海尤显沉寂。
在孔庆平看来,中海与万科显然是两家性格迥异的企业。他甚至含蓄表示,在带头降价一事上,万科表现过于“高调”。
中国房地产报:你是否也认同地产行业正集体面临“过冬”这种说法?
孔庆平: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夏天就应想好如何过冬,而不是等到冬天来了再去考虑。由于每家企业自身情况不同,因而应对变化时自然也会采取不同策略。如果一个企业过去在财务上没有留有余地,过于进取,那么在应对当前市场变化时,它可能表现就比较差,它就可能要采取激进的销售策略。
中海一向重视为市场提供稀缺性产品,在拿地和做产品时都充分考虑。因而在这种战略下,中海的客户总是相对固定的一群人,即便是当市场走低的时候,中海的客户群仍没有太大变化。
中国房地产报:也就是说,中海不会考虑降价、即所谓的“激进的销售策略”?
孔庆平:如果你在天安门边上有块地,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资源,在这样的地块上盖出的房子,在推向市场的时候,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中国房地产报:其实很多人认为,今日众多企业降价销售是必然的,因为中国房地产有泡沫。
孔庆平:还是那句话,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肯定地说,2007年的广州、深圳都有泡沫,当时我就已经感觉到了,一是其房价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二是投机性需求旺盛。
但要问上海和北京有没有泡沫,就要看类似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产发展轨迹。今年美国次贷影响很大,房价和新屋建造量暴跌。但我特别关注一个现象,就是虽然金融恶化,但纽约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
因此我认为,在一个国际化的中心城市的核心地带,其物业是有很强的抗跌能力的。但是在这些核心的周边比较远的地方,比如北京的五环以外,我认为很有可能跌。可以说,北京四环以内的房子,由于供应的稀缺性,在好的产品上有很强的抗跌能力,但五环以外则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