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州欲兴“南城” 须借“东城”之鉴

(2008-09-22 16:13:53)
标签:

房产

分类: 建筑设计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李定/

 

当二线城市急速快跑赶追一线城市的时候,“中原大佬”郑州似乎并没有放慢脚步。

日前,《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年)》(以下称“空港规划”)和《郑州南部城区发展定位研究初步成果》(以下称“成果”)相继面世。

与旨在重新规划位于郑州东南的航空港的“空港规划”一道,“成果”重点强调重新定位处于郑州南三环与南四环之间的二七区。两者共同为5月出炉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发展南城的信号勾勒出了更加清晰的眉目,并为此前郑州的“东扩”、“北移”、“西进”的规划思路增添了新的内容。

917日,河南财经学院工程管理系刘社教授就此向本报记者传达了隐忧,“5年前起步的郑东新城规划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郑州又构想起南部城区的大发展,会不会有点操之过急?”

 

5年前谋划的“东扩”仍存隐忧

 

事实上,对南城规划底气不足的郑州当地人并非小众。在他们看来,眼前正笼罩着一幕挥之不去的隐忧——郑东新区的规划。

早在5年前启动的郑州“东扩”规划并不顺利。在2006927日,位于郑东新区内的龙子湖高校园区,因郑州市超越规划、不顾中央政府的政令、违法征占土地,经由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严肃整改。

至此,当地政府官员确定的“建一座新城”的宏伟目标就此放缓。

“它犹如一具美丽的僵尸横躺在郑州的东部。这里虽不缺少时髦的建筑,但缺少人气。”土生土长的郑州女孩刘丽娜用一个近似恐怖的比喻向记者讲述了她眼中的郑东新城。

刘丽娜还补充,现在郑东新区有宽阔的马路,漂亮的房子,但夜晚走在新区之内,只能零星看到几户人家微弱的亮光。而这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景象背后,正是郑东新区内高档住宅区的平均入住率仅维持在20%左右,部分社区甚至没有超过5%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郑东新区中,目前仅有6所高校因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得以继续,原本计划中的其余6所高校及省政府并没有最终入驻新区。新区内诸多项目由于开发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致使工期一拖再拖,且当时城区内规划新建的会展中心和大型艺术中心,也因为人气不足难以维系,而被迫将经营权托管给相关的私营机构。

 

提高城市首位度

 

就在郑东新区诸多问题尚未获得有效解决措施之时,郑州南部城区规划呼之欲出。虽有操之过急之嫌,但其中的积极意义也值得关注。

“这是郑州为协调城市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一项‘分组团式’的远景规划,是一项积极的举措。”郑州市房管局顾问上官同君向记者表示。

而刘社也向记者分析了这一规划中积极的一面。“郑州积极拓展南城,有利于提高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

她分析强调,长久以来,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城市首位度优势并不明显。以人口为例,郑州并没有超出第二大城市洛阳23倍的规模。而作为河南这样拥有近一亿人口的大省省会城市,人口也迟迟未能超过500万大关。

除此而外,“积极拓展郑州的城市空间,还能提高整个河南省的城市化率。”刘社认为。有数据表明,河南省城市化率仅为37%,低于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刘社还指出,近年来,郑州市除在城市空间上下足工夫,还在城市户籍政策上降低门槛,以吸纳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为郑州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南城洼地”可吸取东城经验教训

 

事实上,空港规划作为南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交通构建、区位上的定位以及辖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都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未来7年内,郑州将实现直通中国的所有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以及九寨沟、黄山等主要旅游城市航线。”

对此,上官同君寄予了很大的期望。针对南城的空港定位,他表示出了赞同。“河南省的高速公路总长度和铁路总长度,在全国而言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都奠定了郑州‘大物流枢纽’的基础。而如今的航空城则是这一优势的强化。”

上官同君还认为,虽然这27年的规划显得有些超前,但是它在规划操作上是严格按照政府的法规,以及郑州市在若干年后的需求合理规划的。在规划落实过程中,政府也一定会做大量的工作去完善、修正最终的结果。

刘社则认为,政府在规划南部新城之时,需要积极汲取郑东新城的经验和教训。“政府还是要以产业先行,以先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前提,来规划这片地区。在该地区第二、三产业普遍发展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招商引资,并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向该地区的流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