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师们的“有组织”行动

(2008-06-11 16:20:11)
标签:

房产

分类: 建筑设计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阳/文

 

       建筑师与其他志愿者很不相同,他们来不及悲伤,来不及流泪。他们得拿起笔、尺,以其专业所长来援助灾区重建工作。


用脚来勘察


       5月26日,当记者第一次拨通身处汶川的清华设计研究院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的电话时,电话那头一片忙碌。由于受到堰塞湖的威胁,专家组成员和当地相关负责人正一起紧张地研究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受灾群众的过渡用房选址和具体安置地的设计规划,并且已在逐步建设当中。而对于汶川县、理县、茂县的重建选址规划,近期我们已经开始研究遭到破坏的地质与地形,虽然交通还是不方便,但我们已经做好了翻山越岭,克服种种困难的准备。”百忙之中,尹稚还是向记者介绍了大致的情况。据记者了解,此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配合成都规划院,已为临时受灾群众安置区提供了近10种实用的技术方案。
       6月2日,记者的一通电话,追上了清华设计研究院专家组成员们山路上的匆匆脚步。
    建筑师们的“有组织”行动    电话那头传来了尹稚疲惫的声音:“这会儿正在山里赶路、信号也不太好……晚上再说吧……”显然,灾后重建规划的地势、地形研究已然开始。汶川、理县、茂县这3个重灾区是此次尹稚一行人的任务所在地。
         据悉,汶川地质目前依然不稳定,经常会发生山体滑坡现象,每天下午也会卷起沙尘暴,给勘察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而同尹稚一起赶赴灾区的专家组成员仅有7个人。“爬山路没事,最多也就是摔几跤而已,我们肯定会把当地情况详细地全部勘察完的。”别人眼里的艰苦条件,尹稚说来却轻描淡写。
        “灾后重建的第一步就是要防止进一步的自然灾害,我们这几天对3个县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勘察研究后,发现几乎每个县都有三四千处潜在危险。雨季眼看就要到了,洪水、泥石流、山体塌方等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对当地群众的生命是莫大的威胁”,谈起这几天的勘察结果,尹稚的话语中透露着焦虑,“明天需要再仔细详查几处地方,然后才能做进一步的设计研究”。

最详尽的受灾地图


       “我是四川人,家乡有难我义不容辞”,6月2日,刚刚忙完运送捐赠物资事宜的成都建筑师刘家琨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虽然我只有一个个人工作室,能力有限,但我急切地想为家乡人做点什么,即使是只能当一名志愿者”。
        得知家乡受灾,震后的第三天刘家琨即从外地赶回成都,紧急赶往灾区。“家乡成片的教学楼、医院和住宅变成废墟,并掩埋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我非常悲伤,当时第一个冲进脑海里的念头就是救人。”
当看了媒体的报道后,刘家琨很担心那些没被救援部队发现的盲区。“当时媒体的报道往往集中在几个地区,因此很多救援和救灾物资也都集中在这些地方,而其他一些受灾地区却有可能得不到更全面的救援。”
从救灾现场回来后,刘家琨和他的家琨设计工作室的同事立即利用在现场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制作了一个“受灾地图”,主要是利用Google地图制作整个地震灾区的房屋受灾地图,其目的是在地图上标识每个乡镇建筑受损情况和重建计划。“受灾地图”详尽地展示了这次地震受灾严重的地方,甚至包括了目前为止许多媒体及救援机构都没有足够关注的盲区。
       截至6月4日12点,该地图已经详细提供111组房屋受灾的详细数据,包括11个市区,13处县城,62个镇和23个乡。
      刘家琨表示:“此后的灾区重建工作,更应该是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建筑师专业知识的时候。”

网上建筑师联盟


        然而几次深入灾区后,刘家琨发现自己有点使不上劲。“目前整个灾区都是军事化的救灾程序,灾民的临时安置活动板房均是由国家统一安排,重建规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派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在灾区我能做的也仅仅是送送药和物资”,刘家琨说,“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地到现场拍些当地倒塌建筑的照片,观察倒塌房屋的结构,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问题”。
         从灾区回来后,刘家琨还建立了一个“汶川震后再生”博客,为灾后重建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让他觉得欣慰的是,很快他就接到许多海内外建筑同行的电话,纷纷要求捐款或捐建学校,或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灾后重建。由于都是同行,这个博客也因此成了建筑师们震灾研究的平台。
         “大家都没法到现场参与,所以也就不知道怎么使劲,我只能利用我的地缘优势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现场信息。我现在每周去两次灾区,除了帮同仁们送捐助物品外,最大的任务就是研究当地情况,给随后可能会参与灾后重建的建筑师们,包括我自己,搜集、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刘家琨说。
        “目前,我们大家都在尽力地联系有关方面的官员,希望能够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当中。一些当地相关负责人给我们的回复中说,目前还处在应急、防疫和堰塞湖的处理当中,处理完就会给我们安排”。对于今后可能参与到灾后具体的重建建设中,刘家琨充满了期待,“大家都是义务帮忙,我只能替我的父老乡亲们谢谢大家”。                                            责编:龙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