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力推二三线城市广场  宝龙集团上市暂无时间表

(2008-04-10 10:50:28)
标签:

房产

分类: 公司报道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王玉光 北京报道

 

低迷的市场环境让今年计划赴港上市的内地房企纷纷止步。日前,有消息称,宝龙集团正计划放缓赴港上市的步伐。

记者向宝龙集团求证,该集团总裁助理刘晓兰表示,上市是任何一个想要规范并快速发展的公司都会考虑的一条出路。但对于该公司上市的具体时间表,“不便透露”。

此前,与宝龙集团同样筹备赴港上市的广州恒大地产推迟了其IPO计划。目前有消息称,恒大地产拟进行5亿美元的私募。

对此,刘晓兰并不觉得意外。在她看来,私募和上市只不过是寻找资本的不同方式,宝龙也并不会拒绝上市以外的融资尝试。此前获取1.4亿美元战略投资既已表明其主动出击的姿态。

 

融资平衡术

 

按照宝龙集团2008年的部署,该公司待开发建筑面积近600万平方米,其中2008年计划竣工的商业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而未来还将以每年5~8个项目的速度扩张。

刘晓兰告诉记者,目前宝龙在各地二三线城市的拓展项目,部分处于土地摘牌、规划筹建的投资起步期,对资金的需求还并不十分紧迫。集团不久前刚刚获得1.4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加上目前已实现资金回流的部分项目销售回款,能够确保所有项目同时运作的资金需求。

宝龙集团公司资料还显示,除地产开发外,集团还拥有酒店旅游业、信息产业、工业和商业等业务。这些都可支撑公司日常现金流的稳定。

“作为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商,尤其是将大部分商业物业长期持有,在现金流上一定要有整体的统筹考虑,为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宝龙在物业的销售与持有的比例和银行贷款等方面都有长期的策略。”刘晓兰说,在意识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指向住宅产品后,宝龙继续增加商业物业的持有比例,将集团大部分资源、资本和精力向商业地产倾斜。

有消息称,宝龙集团未来拟将运作成熟的商业地产业务上市,并非集团整体上市。刘晓兰认为,虽然商业地产开发资金需求巨大,但在当前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商业地产比住宅地产更具抗震性。

 

模式决定论

 

瑞思资本董事长王世渝曾表示,商业地产比住宅地产更具上市优势,但能否顺利实现上市,最关键的是看其“到底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虽然发迹于澳门的宝龙集团自2003年才开始涉足内地房地产,但短短四年时间,以“宝龙城市广场”为主打模式的16个中心城区商业地产项目(包括在建和筹建)已遍及青岛、无锡、太仓、泰安、郑州、洛阳和蚌埠等513市。按照公司的计划,未来还将以每年3~5个项目的速度扩张。

显然,从宝龙的拿地风格上就可见特色:宝龙坚持不在商业地产相对饱和的一线城市拿地,而是有意选取经济相对活跃、成长空间较大、拥有风景名胜资源的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城市缺乏这种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生活体验中心,政府大力支持,这使得其储备的土地拥有极高的增值、溢价能力。

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一个高规格的中国房地产投资世界峰会上,“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城市化进程、宏观调控”等成为热点话题。来自全球的众多投资机构普遍对那些在二三线发展中城市(非一线城市)开发商业地产项目的公司“兴趣浓厚”。投资机构认为,发展中城市远离房地产泡沫,未来增长空间较大,一旦商业项目落地成功,将会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这让包括宝龙在内列席当天会议的国内地产商代表备感欣慰。“过去看储备,现在看模式。”刘晓兰表示,只要模式合理,能给投资者以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融资应该不是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