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金融实务 |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张晓赫 北京报道
12月14日,建行发行的第二单MBS“建元2007-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仍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最初预定的发行规模。
此次“建元2007-1”MBS产品总规模为41.6亿元,其中优先级资产约40.2亿元,次级资产约1.4亿元。
据了解,“建元2007-1”MBS均采用浮动利率,基准利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利差根据簿记建档结果确定,基准利率每半年调整一次,每月付本息一次。
其中优先级资产分为A、B、C 三档,资产规模分别在35.8亿元、3.6亿元和0.8亿元左右,分别获得联合资信的“AAA”、“A”和“BBB”评级。
其中A级利差为0.9%,当前票面利率4.77%。B级和C级利差分别为2.2%和5.88%,对应当前票面利率分别为6.07%和9.75%。而次级资产则不接受资信评级,本金和收益的支付都在优先级证券的本息支付之后。
与建行第一单MBS“建元2005-1”相较,同样是在年底发行,同样是设计相似的MBS产品,但时隔两年,世事早已不同。
“与之前各商业银行缺乏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热情相反,现在大环境的改变已使各商业银行对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热情与需求有所增加。”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
无独有偶,就在此前一日,兴业银行 <http://bank.money.hexun.com/zl_de
tail.aspx?id=4218>的ABS产品“2007年兴元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亦在银行间市场完成发行,发行总规模为52.43亿元。
而再往前追溯到9月份,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先行一步发行了其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产品。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美国次级债的“余悸”仍存,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在迅速升温。
各商业银行对证券化产品的追捧,来自于2007年以来加速变化的宏观经济以及调控政策。
2007年以来连续数月的宏观经济发展持续过快,已经带来通货膨胀。这也直接导致了楼市的资产膨胀。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央行已数次预警信贷风险。“尽管个人房贷仍是相对优质的信贷业务,但已经有银行开始防范将来楼市回落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郭田勇分析认为,正是出于分散金融风险的考虑,一些占有房贷市场份额较大的银行已经开始积极研发资产证券化产品。
而此次建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建元2007-1”MBS的资产池准备上也小心谨慎。据建行人士介绍,此次装入MBS资产池中的12000余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均经严格筛选,绝大部分来自深圳和福建的建设银行分行。这两个地区的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管理规范程度方面在建设银行内部均位于前列,相应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仅为0.2%和0.25%。
央行为调节宏观经济、减少流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欲望。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沈洪溥表示:“经过几次的加息,目前发次级债以及证券化产品已经处于负利率水平,这对银行来说,降低了发行成本,是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
而就在本月20日,央行决定,自2007年12月21日起第六次年内加息0.27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存贷差再次增大。
2007年以来经过10次的提高准备金率、惩罚性央票、国债等辅助性调控手段的实施都大大减少了各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而在可以预见的2008年宏观调控中,“紧缩的货币政策”被首次提上日程。
“这都加大了银行发行证券化产品的需求,在盘活资产的同时,产生新的贷款空间,优化贷款结构。”郭田勇表示。
面对2008年可能面临的收紧的货币政策,一位建设银行资产证券化部门相关人士认为:“2008年将会有更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届时投资者范围也有望扩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