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置业 |
分类: 特别策划 |
重庆市副市长
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唐茜
《城乡规划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城乡”与“城市”虽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我国规划理念的巨大转变。今年6月正式获批设立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在统筹城乡规划方面起步较早,并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1月15日,赴天津参加“2007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市场论坛”的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介绍了重庆市在落实城乡统筹规划方面的进展情况。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全国第一部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日前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这部新规划是如何推进城乡统筹规划目标的?
余远牧:重庆总占地8.9万平方公里,目前农村人口有2000万,占总人口的2/3。属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城乡总体规划构想在今年6月下旬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
重庆讨论城市规划时首次提出城乡概念,并与《城乡规划法》相衔接。实现城乡统筹,首先要改变人口结构,到2020年,重庆市的目标是工作居住在城市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2/3,而现在的农村人口则要在1000万以下。
中国房地产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城市如何规划才能容纳数量庞大的“新移民”?
余远牧:落实城乡统筹规划,必须建立支撑人口转移的城镇体系。农村人口的转移不是简单地搬到大城市居住,也不是简单地在城市中大量修建住宅。
实现城镇化目标,首先要有产业支撑。而为了明确产业布局,我们从规划上选择了以主城区为圆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带。这一地带傍依长江和嘉陵江,交通方便,能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设施比较完善,能够吸引IT高科技产业、港口物流业、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梯度转移的空间布局。
通过培训使农民尤其是农民工实现城市就业,从民工变成技工,从技工变成技师,这样城市化进程才不至于出现当年的“棒棒军”。
中国房地产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会使部分农业用地闲置,而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重庆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进行了探索,这是否意味着今后重庆宅基地可以自由流转?
余远牧:农村人口转移为耕地流转提供了机会。既要保护耕地,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解决好宅基地的流转问题,会给城市集约用地打下基础。但无论城乡统筹怎样发展,农村和城市依然存在。现在重庆市约有7400人退出土地,因为工作刚开始展开,总量不是很大,人均约1亩地。
重庆今年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出台政策规定“农民可以土地入股开公司”,但是耕地只能转入农业,用于发展新型农业,而不能用于第二、第三产业,即不可以改变用地性质。至于非耕农地,能否以租赁、入股、承包、抵押贷款等方式进入房地产开发环节还在探讨之中。
中国房地产报:随着未来经济带的成型,您可否预测该区域内的房地产开发方向?
余远牧:未来这一经济带要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80%,而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70%。一切才刚刚起步,今后将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空间很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