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吕佳琪 北京报道
受场地、建筑形式等限制,可再生能源技术更易在低层建筑上设计和实施。而在日前结束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展示的“200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大赛”高层建筑一等奖——“生态塔楼”则向业内人士展示了居民塔楼实现建筑节能的可行性。
虽然两位设计者——清华大学建筑系章晶晶和董瑶参赛时只是大三学生,但他们的设计作品“在整个自然采光、通风集热性能等方面设计成熟、可操作性强。”曾参与评审的组委会专家、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仲继寿表示。两位设计者同时独具匠心地采用了覆盖中庭的可调节反光板、楼间低风力发电机、阳台可调节的暖房等多处设计手法。尽管设计本身尚有遗憾,投资也很大,但许多独特的构想可将居民的生态住宅梦想变为可能。
巧妙运用太阳能
“生态塔楼”的点睛之笔,无疑是利用太阳能实现房间补光。
传统的住宅楼由于受到户型的限制通常北侧的户型采光不好,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两位设计者通过电脑模拟每个户型在不同时间会受到的光照强度,而在北部的屋顶和墙体上安装反光板,通过反光板将太阳光反射进房间,以保证每个户型的平均充足光照时间。但同时两位设计者表示,尽管通过电脑进行了详细的测算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但由于从没有建筑实际运用过,因此尚不能确定在工程案例中会出现何种状况,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也为解决户型光照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
而在太阳能的其他方面的使用上,设计者则更多考虑实际情况,避免花哨的设计:利用每户封闭窗台的顶棚平铺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来提供生活热水,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美观也利用了太阳能。同时在斜屋顶大面积铺设集热板和光电板,达到利用地源热泵采暖和公共空间照明充足的效果。
而在受阳光照射强度大的整个南墙面和屋顶女儿墙则安装深棕色的太阳墙板。由于太阳墙系统增加了墙面的隔热系数,可使室内冬暖夏凉。在夏季,太阳墙覆盖的墙面可以为建筑起到遮荫的作用,间接地为空调节约了能源。而在冬季,被太阳墙加热的空气可通过风机和管道输送到中庭和北向房间,不仅保温同时可以提供新风。
多项主动节能措施
中庭的设计也是另外一个亮点,它的顶部安装可调节反光的设计,不仅能为中庭带来自然光,也很好的起到了通风效果。在冬季通过反光板将阳光倒入中庭补光照,同时将顶部的半透明的拉膜封上,使中庭成为保温的墙体;在春秋季,可收回半透明膜,保持开敞;而在夏季,调整反光板的角度,将阳光反射回天空。而房间的空气均可以通过通风口流向开敞的中庭,达到很好的通风效果。
而为每户房间设计的与阳台结合的可调节暖房则是另一个节能亮点。暖房主要由可调节卷帘及水墙构成。夏季,关闭遮阳卷帘,阻挡阳光进入,并通过卷帘上的通分口,可促进通风,水墙则起到隔热的效果;而在冬季,打开卷帘,暖房蓄热,并通过水墙上的换气口促进室内空气循环。设计者告诉记者,水墙是一种新型的墙体材料,目前在国外已有使用,它的保温性能与一般保温墙体相同,但是由于砖体内置的液体,可以使墙体呈现独特的半透明液体效果,可以选用不同的颜色以美化空间。
除此之外,设计者也尽可能地在每处设计中都采用最易操作的方式来达到主动节能的效果。例如在西墙垂直绿化遮荫保温、在平屋顶上采用绿化屋顶来保温及美化和利用两楼之间的风洞安排风能发电等措施。
新构思与细节处理
仲继寿表示,两位设计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及理念,而这也是大赛所鼓励的。在中庭可带来光照的光导纤维就是目前在国内尚未出现过的新技术,而设计者也希望借此推广这种新材料。
利用在路边架设光电板的太阳能路灯为停车场照明,则是设计者在参观悉尼奥运场馆后的一个借鉴。而2008年,我们也将看见此类的太阳能路灯为鸟巢的地下停车场提供照明。
而在许多细节处理上,两位设计者也颇为用心。其中利用斜屋顶与露面的空间,设计了屋顶保温空腔:斜屋顶用以铺设集热板,而空腔内则可以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大水箱。更重要的是,能用这个空腔来保持顶层用户的保温及隔热。冬天,关闭百叶窗和通风口,利用集热器产生的热量加热保温腔,为顶楼用户保温;而在夏天,打开百叶窗和通风口,保持通风,避免屋顶过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