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黄金周“遇冷”需理性评估

(2007-10-17 16:26:48)
标签:

房产/置业

分类: 封面故事
 

据《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毕舸/文

 

        “十一”黄金周本是人们看楼买楼的高峰期,然而,据媒体报道,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深圳楼市却陷入冰河期,7天新房成交仅为82套,平均每天不到12套。

       其实,从各地报道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相继出现房地产楼盘销售状况不如意、消费者进场人数减少等状况。这似乎说明,随着中央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种杠杆手段的套用,政策效应与现实情况的先天滞后期限正在缩短。

         尤其是对于房产投资(投机)者来说,第二套住房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这一规定,让房产投资(投机)者惯用的充分借用信贷路径、采取“以钱生钱”模式生存空间压缩,“炒楼”之风的萎靡自然会引发楼市的相对冷清。

         其实,我们仔细反思一下,与家电、餐饮等领域节日火爆更多来自于民众消费力集中释放不同,房产领域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常年过热”的不正常情形,尤其是投资(投机)热潮的盛行,导致某个楼盘开出当天即销售一空的“盛景”,并且有所谓房产商开价越高投资者越追捧的悖论。究其原因,无非是房产商与这些投资(投机)者形成了潜在的利益共谋,通过制造“房价上涨趋势不可逆转”的假象,让广大民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而进入“赶车式消费”(民众生怕错过这趟车房价更高,只能咬牙掏出终生积蓄,甚至以超过经济承受力的高额信贷来购房)。如此一来,房地产投机最需要的“下家接手”循环才能完成,投资(投机)者才能出货套利。

         房地产黄金周“遇冷”,固然是部分投资(投机)者进入观望期的体现,却也是在首付增加、房贷紧缩和房价上涨等压力下,造成普通自住购房者本就匮乏的消费力进一步下降。实际上,只针对交易领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很难做到不伤及无辜,而一个日益冷清的房地产市场恐怕也是政府不愿看到的。

         说到底,政府还是要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房价涨幅稳定而不是房价倒退。

         因此,房地产黄金周“遇冷”,说明房产商、投资(投机)者与政府、自主购房者的博弈角力进入更深入的阶段,房产商持房观望,投资(投机)者暂时持币静坐,自主购房者期盼中央调控更加到位。但房地产黄金周“遇冷”的背后,无法掩盖中低收入群体想买房但买不起房的现实。一旦,实际需求与房价过高出现了严重脱节,投资(投机)者离场,房市虚假繁荣即被戳破,因此调控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剔除高房价的泡沫成分。

        政府需要通过更强硬的经济杠杆调控来警告某些房产商和投机者,不要再抱着“操纵房价政府管不了”的利益预期,更需要通过资源调配整合、侧重于弱势群体的主导原则,缓解民众的购房焦虑,通过分层级、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市场隔离开来,从而让经济购买力不同的各个社会群体各有所得,各安所居。届时,就不会再出现投资者与自住购房者混杂在一个市场的“热闹”场面,也不会因调控政策一刀切而导致“一损俱损”的集体冷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