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 实习记者 潘建
北京报道
地处长三角、京津冀两大城市群之间的山东半岛加快了其城市群发展的步伐,冀以成为下一波率先冲出的城市群。
2007年7月4日,山东省公布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被正式提出,历时5年的半岛城市群规划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规划中半岛城市群目标定位为: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
“半岛城市群将引领山东省经济整体发展,成为山东经济‘火车头’、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在全球服务链和产业链中承担重要角色。”山东省建设厅厅长杨焕彩在《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新城市群的突围
“山东半岛城市群能否尽快崛起,事关山东省发展的大局。半岛兴,则山东兴,半岛强,则山东强。”山东省省长韩寓群曾说。
早在2003年,山东就确立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当时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经济的蓬勃发展触动了山东。山东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经济富省,经济规模全国排名第三。2002年,GDP略低于广东、江苏。但人均水平仅为浙江的70%、广东的78%,位居全国第9,在沿海12个省市中处于落后位置。
2003年开始启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的战略决策和有关部署,山东省建设厅与北京大学联合编制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5年5月通过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经反复修改完善,于2006年10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2006年12月31日由省政府批准实施。
北京大学组成规划编制组,由著名学者周一星、沪兆量任顾问,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区域规划专家吕斌任组长,规划编制组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调研,于2004年7月完成初步成果,2007年7月4日,《规划》正式对外公布,总共历时5年。
“长三角、京津冀两个城市群的夹击,对山东半岛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发挥自身优势,从两个城市群中突围,更好地对接两个城市群。”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认为。
珠三角的崛起有赖于以港澳为方向,以深圳为门户的对外开放;长三角的崛起离不开以上海为中心的对外开放。山东半岛不能例外,凭借与韩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实施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构筑半岛城市群面向韩日的“跨国城市走廊”。
“国内已经形成城市群效应的是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未来能够出现城市群的则是山东半岛、辽中南、闽东南三个区域,而从各种条件来看,山东半岛将最有机会成为下一波率先出现的城市群。”吕斌说。
青岛是龙头
“半岛城市群的发展特点不同于长三角的一体化型与珠三角的协调型,是属于竞争力培育型,需要培育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扩大其辐射范围,拉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吕斌说。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为14484.52万元,约占山东省总量的2/3,超过了辽宁全省GDP总量,也超过了京津唐3市之和。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提出,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发展的双中心,积极培育烟台的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弥补城市群薄弱环节和塌陷环节,形成6个等级的城市规模结构。到2020年,青岛、济南发展成为城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
“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决定了其担当半岛的龙头城市,这是外向型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结果,青岛将培育成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济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并不会被改变;而烟台作为东北腹地的重要节点也将承担重要的功能;8个城市加强其城际的网络联系,通过产业协同和空间协同来整合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吕斌说。
吕斌认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都属于一个省份,在其规划实施过程中更加有优势,发挥的整体效应会好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城市群。
据悉,从现在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促进8个设区城市的一体化整合,期间将会建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沿济青聊、日东、德济枣、沿海四条区域城镇发展轴辐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最终形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