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马琳
北京报道
就近期社会关注的“乡产权”住宅问题,
6月25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安家盛表示:“北京已下了死命令,从对所谓‘乡产权’房的局部市场调查,扩大到对全市全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调查,对涉及非法开发‘乡产权’房的开发商做停工停售处理。”
两周前,建设部也刚刚对外发布了购买“乡产权”房的风险提示。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不少项目表示“可以销售”,另有一部分项目则开始寻求“变通方式”。
“‘乡产权’房的治理显然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政府部门拿出高超的执政手段。”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变相销售
安家盛透露,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已经联合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早在两个月前就对北京市借“新农村建设”、“农民新村”的概念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或农用地上违法开发的“乡产权”项目进行了联合调查摸底。在对非法开发做出停工停售处理的同时,相关部门已将一些违规项目进行拆除,其中房山区青龙湖80栋违法开发的别墅已被炸掉。
业内人士介绍说,尽管目前各乡产权项目一一停售,但很多项目实际是在避风头、观政策。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分别询问了一些项目,均得到了“可以销售”的答复。
“二期预计7月份推出,现在四证已经齐了,包括项目也在正常施工。情况是有些紧,能否推出还要看政策及市场的情况。”位于北京市亦庄的某楼盘项目售楼处人员表示。
另一楼盘售楼人员则表示,现在此楼盘可以对外销售,原因是开发商在接到停售通知后已在办理交纳土地出让金等事宜。
“为了应对政策,一些项目以‘长期租赁权’或是‘生态园项目’的模式变相销售。”北京中原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则环介绍说。
“一般情况下,这些项目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如以旅游产业、休闲度假等形式立项再变通销售,但政府部门并不会发文批准乡产权项目销售,包括相关的证件。”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另外,开发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违规项目转成合法,目前来看仍有一定的困难。正常土地的获得需要招拍挂程序,但乡产权项目的土地没有合法的入市程序,仍然存在风险。
堵还是疏?
对乡产权项目,应该没收、拆掉还是补交费用处理?面对这一问题,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研究”,政府部门也在谨慎定夺政策。安家盛表示,一些已形成规模的“小产权”项目,因涉及到村民集体组织的利益,政府部门将会慎重地解决,但与此相关的不法村集体组织负责人和不法开发商将因此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位土地专家表示,乡产权房与当下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在法律法规没有修改的前提下,目前叫停是符合相关要求的。但至于市场中存在的项目是没收、拆掉或是通过补交相关费用处理现在没有讨论,上述做法均是以前的操作模式。
北京别墅在线董事总经理刘铭介绍,早在10年前乡产权项目就存在。随着北京正规别墅地产市场的发展,乡产权开始规模化,部分项目占地达千亩。鉴于现实情况,2001年~2002年,北京市房地局专门开会研究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宣布,以延庆和怀柔为试点,购房客户补交一定的土地出让金,允许办理正规的房屋产权手续。
刘铭表示,叫停乡产权房销售并不解决根本问题,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土地制度的双轨制。只要目前的土地制度仍然是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双轨制,“乡产权”房就有存在的空间。而如果解决乡产权入市问题,应推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并轨或接近并轨的政策,即允许集体土地上市交易,或者政府部门完全停止对乡产权房的审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