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晓云 深圳报道
5月30日,深圳市规划局公布,2007年深圳将新供应住宅用地2.1平方公里,比去年新增土地近一倍。
“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加强了对土地总量的控制,由于深圳的实际情况,今后新增土地供应将会逐渐减少,而改造存量土地的供应将会逐年增多。”深圳市规划局副局长洪海灵透露。
新增一倍
新公布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7年度实施计划及其实施情况中显示,为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一步加大住房用地供应,今年深圳市将新供应住宅用地2.1平方公里,其中,新供应普通商品住房用地1.5平方公里,重点保障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同时,年内落实32所中小学和8所医院用地选址。
深圳还将加大政策性住房用地供应量,年内供应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0.6平方公里。此外,计划提出引导存量用地消化1.3平方公里。
按照该实施计划,今年深圳市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年内建设用地供应量控制在18平方公里以内,消化存量用地3平方公里。
由于居住用地的分布区域目前还没有正式对外透露,业界因而对土地供应的区域分布则较多关注。
在记者询问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时,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由国土局下发的年度土地供应的具体计划,仍不知道今年的土地供应分布区域。
但根据规划局最新规划,未来5年的商品住房供应主要集中在关外,特区外供应3972万平方米,特区内供应958万平方米,特区内外新增供应之比为1∶4.1。
“我们在今年4月初已完成居住用地的选址,4月中旬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目前,规划局正根据各部门意见进一步完善,之后将尽快提交市国土部门组织出让和建设。”洪海灵透露说,今年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和政策性住房用地,均在宝安、龙岗两区。
土地供应日趋紧张
过去4年,深圳市每年供应的住房用地都约在1平方公里左右,2006年也仅比2005年增加了30%。
今年计划供应中的2.1平方公里用地,比去年新增一倍,不仅如此,容积率将比以前大大提高。这理应引起业界的兴奋,但与以往不同,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表现得出奇平静。
“看似新增了不少土地供应,实则深圳的土地供应仍是紧张,根本就满足不了开发需求。再加上现在深圳的土地市场已成为品牌开发商的战略阵地了,无论是土地价格还是后期开发,我们这些小开发商都不具实力与之竞争。”深圳某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对记者表示,他们已不寄希望于深圳拿地,转而将目光瞄向了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
的确,从拿地的开发商来看,品牌实力开发商逐渐成为拿地企业的主流,中小开发商正在逐渐淡出市场。在去年公开出让的土地中,拿到这些地块的开发商均为深圳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如招商、中海、中信、万科、天健、振业等,这些企业不仅资金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也非常丰富,且理念成熟,整合优势资源的能力较强,而这些往往是中小开发商无法与之抗衡的主要原因。
同时,与以往将逐年新增供应的论调不同,由于今后深圳市新增土地供应将会逐渐减少,改造存量土地的供应将会逐年增多,令深圳开发商倍感危机。
“新增会继续减少,但存量土地的改造由于各方面原因也只会越来越难,如此一来,深圳的土地供应肯定会一年比一年少,这会使开发商在深圳陷入无地开发的窘境。”深圳信义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景文分析说,市场的新房供应会越来越少,供应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导致房价会居高不下。
“深圳的发展商已经开始洗牌,要么走出深圳,要么被迫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不少开发商本来是做开发,但现在转做商业经营,也有一些开始做集团公司,选择多产业投资。”马景文甚为忧虑地表示。
事实也的确如此,跟踪开发商的拿地方向,大多数开发商已开始撤离深圳,选择以深圳为圆心的周边城市及正在发展的二三线城市,而马景文所在的信义地产目前也已经在中山、东莞、惠州拿下了不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