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阳
北京报道
2007年5月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国家大剧院已完成人工湖最后两个“格子”的防水试验,将于5月底向公众开放。
国家大剧院建成后,人工湖的蓄水将达到14000立方米。建成后的湖面达35000平方米,湖水深40~50厘米,湖面内环长约700米,外环长为916米,由24格扇形水池组成,最终拼接成一个圆环水带。此前,相关部门发布消息说,国家大剧院将在2007年“五一”对全国公众开放,但未能如愿。
2007年5月16日,记者在国家大剧院施工现场了解到,5月9日的放水,只是施工方对大剧院24个水池中的四五个水池进行了防水工程闭水试验,而南面的水池至今仍在施工中,并未进行试水。
要求匿名的国家大剧院内部官员透露,此人工湖要到6月份才能开始放水。
至于将在5月底开放的消息,据现场工人说,国家大剧院的工程要到10月份才能完工,而具体开放时间,有关负责人则拒绝透露。
北京政协副主席陈平任院长
据该内部官员透露,国家大剧院新的管理团队已正式成立,由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平兼任国家大剧院院长,原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党委书记王争鸣兼任副院长。此前,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工作一直由北京市和国家文化部、建设部、财政部等组成的业主委员会负责建设。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原为北京市东城区区委书记,2007年1月增选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房地产报》未能联系到陈平本人,据熟悉陈平的官员说,陈平对于城市管理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他结合北京市东城区实际情况,发明设计的“基于万米单元网格划分和信息技术整合利用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带动了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2005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
从北京市建设系统出身的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万嗣铨为该工程业主委员会主席,1939年出生的万嗣铨今年已经68岁,大剧院建成后料将功成身退。
而记者在国家大剧院网站上看到,目前建设单位仍然是“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
据要求匿名的国家大剧院内部官员透露,该业主委员会将于国家大剧院工程结束后正式解散。
2007年3月,各方确定的国家大剧院主管单位正式定为北京市政府。此前,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音乐家吴祖强呼吁说,一般国家大型演出机构的演出合约都会签到3年以后,而国家大剧院至今连一个组织演出的主体都不存在。因此,成立国家大剧院,规划未来数年的演出活动已经迫在眉睫。
高耗能:下一个东方艺术中心?
国家大剧院方案的设计者为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他在中国另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广州新体育馆3座公建作品。
数周前,安德鲁设计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因为超前建设、高耗能、低使用率以及高额日常维护费用遭到了公共舆论的强烈批判。
据称“东方艺术中心运营一年半,冰上舞台仅使用过一次。以保洁为例,装饰东方艺术中心内墙的陶瓷挂片多达15.8万片,最高处达14.8米,全部擦洗一遍就要两个月;4700块玻璃幕墙,每洗一次需花费4万元。电费占全部开销的1/3,平均每天维护成本就达9万元。”这不仅使人担心国家大剧院建成使用后会否成为下一个东方艺术中心。
著名建筑评论家方振宁表示,国家大剧院并不会面临低使用率的问题,作为已被定性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的国家大剧院,国家指定的一些演出肯定不会少。而内部建设方面也做得非常好,虽然在初期曾引起过外部造型的争议,但据方振宁在现场内部观察,国家大剧院的主体建筑——歌剧院建成后确实很有气魄,整体空间环境也很大,确实物有所值。惟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高能耗。
国家大剧院外部由近两万块钛金属复合板和渐开式的玻璃幕墙构成,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下面依次为防水层、保温层、隔音与吸音层,以及红木吊顶。
据方振宁表示,以国家大剧院外壳目前的厚度和结构,阳光肯定照不进来,这就会重演“东方艺术中心现象”:即使是大白天艺术中心内部很多地方都必须开灯,否则就会如同黑夜。再加上据业内的批评意见认为其巨大的外壳缺乏实用性,使室内使用空调的体积大大增加,抬高了运营成本。
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大剧院建成后空调、照明等日常运行成本将会非常高,有人估算,届时每天的维护成本将高达10万元,以此类推,1年下来国家大剧院在水、电等能源方面以及外部清洁方面的维护消耗将高3600万元。
光污染与清洁难题
2007年5月16日,北京。国家大剧院银白色的外衣反射着正午高度的强光,闪耀了西长安街每一位过往行人的眼睛。
记者自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C口一出来,一阵强风吹起的尘土即劈头盖脸而来,人民大会堂西路上的洒水车不停地来回洒水降尘,一群国家大剧院的工人们正在帮着清除路面的积水,一回头,巨蛋也被笼罩在黄色的沙尘下。
而对于外部清洁保养的难度和花费,争议声也由来已久。据业界人士透露,国家大剧院外部的清洗可能会专门制造一个机器人来完成,而这个花费也将由国家出资。
据气象专家表示,北京今后几十年内的气候都将是多旱少雨。以目前的气候状况,再加上要清洁面积的巨大,或许这个机器人可能会永久地趴在上面不停地清洁,届时大家可能就会看到这样一幕:在古朴的故宫和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旁边,一个机器人每天在一个巨蛋上不停地爬上爬下。
而一周前,本报另一位记者开车经过西长安街时,在遇到长安街和人民大会堂西路丁字路口的红绿灯时,因为傍晚的太阳光从大剧院屋顶反射过来直刺眼睛,致使他一瞬间看不见任何东西,几乎闯了红灯。
2006年7月,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党委书记王争鸣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大剧院屋面形成的反射光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光污染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不可能变颜色,也不可能给它加个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