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金融实务 |
据《中国房地产报》作者
春节刚结束,又迎来全国“两会”。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问题被频频提及,住房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度最高的民生问题之一。稳定房产价格、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亦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
纵观2007年春节期间的北京房价,虽然整体继续保持上涨的态势,但房产价格的涨幅已经回落。据链家地产统计资料显示,北京二手房价格的环比涨幅为3.36%,2007年1月的为2.42%,2007年2月为1.08%。从中可见,北京房产价格的涨幅2006年12月呈现出逐月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全年房价走势的一个端倪:房价继续上涨,但涨幅得到稳定,将会是今年房价走势的主线。
转变政府调控思路
回顾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2004年开始启动,2005年和2006年则是全面实施调控的进一步深化;但2005年和2006年的政府调控手段,更多通过政府制定调控政策,完全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比如利率杠杆、税收杠杆等)来实施调节,即更多地从抑制房产需求角度出发,政府在住房调控之中更多的角色身份是政策制定者。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忽略了在住房供应体系中其应承担且必须承担的公共职责,即没有足够重视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而是仅从调控商品房市场角度进行,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与政府调控预期之间的“背离”。因此,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来调控房价,但房价的实际走势与政府调控的本意仍出现了一些偏差。
可喜的是,今年房产市场的调控思路已经出现了明显转变,不再一味地从抑制房产需求角度来进行,更多地从增加房产供给角度出发,并且这种房产供给的增加是政府能够真正控制实现的,即保障性住房。也就是说,除了仍扮演相关市场政策的制定者外,政府承担起了在保障住房领域所应发挥的公共职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将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这对于房价的平稳将起到积极作用。
增加大量保障性住房
政府已明确了从增加房产供应的角度来进行市场调控,在此思路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也将真正负起保障住房供应的职责。从北京市的住房供应计划来看,在未来三年将增加10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1000万平方米的限价房,同时,今年北京将建设30万平方米的廉租房。按照北京住房供应计划,2007年应有700万平方米左右的保障性住房上市,基本可以满足9万户家庭的住房需求。而从最近3年北京的商品房交易状况来看,年需求量基本维持在2200万平方米左右,差不多20万套。因此,2007年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增加,差不多占到整体市场供应的1/3,这将有助于分流部分原本需要通过市场层面(商品房市场)来购房的人群,从而将会缓解房产市场层面中的供求关系,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
但是,因为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是相对特定的中低收入本市家庭,但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及2008年的奥运预期使得市场上的房产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而这部分需求只能在市场层面获得,这意味着北京房产价格继续上涨的内在需求动力依然存在。
挤出价格虚高成分
目前房产市场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房产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京城热点区域的供求比例至少在1∶5以上。而且因为房产市场在目前状况下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高额收益,因此各方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同时还有房产交易信息透明程度不高的“掩护”,部分开发商、投资者以及中介囤积房源,哄抬房价,使得房产价格也存在一定的虚高成分。
回首房产市场秩序的整顿,从2005年和2006年的各项调控政策中就已有所体现,并且北京也在2006年底开始实现为期一年的房产专项整顿活动。这意味着当前各方政府已经加大力度整顿交易市场秩序,从而挤出违规操作造成的价格虚高部分;且今年的总理政府报告中谈到房地产市场时,还是特别指出并强调“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惩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对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交易秩序将势在必行,而透过政府对房产秩序的整顿力度,未来房产交易违规操作的机会成本将会大大增加,房产交易市场将得以净化,有助于房产价格的回归。
因此,房地产价格在连续两年的快速上涨之后,目前已经处于非常高位运行,其价格继续快速上涨的瓶颈已经越发凸现;但同时政府继续对房产市场进行调控,住房有效供应在增加,政府的住房公共职能在增强,则有助于2007年房价的稳定。
(作者系链家地产公司市场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