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地产经纪公司市场总监金育松在《中国房地产报》发表的《杜绝现金收房正是割肉疗伤》一文中评论道:“二手房网上签约”将有效杜绝以公证等为操作手法的假交易,并让买卖双方对交易价格一目了然,不给经纪公司“吃差价”的可乘之机,而交易资金托管将截断经纪公司现金收房的现金流。
据《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金育松 报道
当前现金收房成为整治重点,这必将对遏制当前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乱吃差价”现象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房地产经纪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金收房可谓是“历史遗留问题”。
自1999年二手房市场开放以来,一些从事二手房交易为主的房地产经纪公司就开始进行此业务,到了2001年,由于二手房交易渐热,现金收房开始兴起并一度成为二手经纪行业的主流。
之所以这种损害消费者既得利益的行为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三点:消费者对房地产经纪服务费不认同,导致很多经纪公司为迎合消费者,而采取“免佣金”等策略,实际上通过现金收房暗箱操作赚取差价来获得利益;当前中国房地产经纪服务费规定不得超过3%,而在西方二手房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服务费基本在6%左右,因此一些经纪公司为生存或者获取更大利润空间便开始操作现金收房;业主将房产做现金收购后,经纪公司会首先以私人名义将房产做公证,再将房产以高价出售并赚取差价,由于承担责任主体不是经纪公司,导致操作业务时更加有恃无恐。
很多人都认为现金收房仅是因“吃差价”对房产消费者的利益造成重大侵害,而实际上,现金收房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首先,经纪公司通过现金收房将业主的房产公证到自己公司人员名下,然后直接与买方交易,但房产所有权仍属卖方,一旦发生纠纷,卖方仍须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其次,由于现金收房得来的房产一般为市场价,经纪公司为保障自己的利益,必然人为抬高价格,扰乱市场秩序。最为重要的是,现金收房的资金一般都不是自有资金,而是占用的二手房交易资金,一旦出现积压或赔本现象,导致资金链不畅或断裂,很可能出现卷款逃跑事件。
要让现金收房这种根深蒂固的业务形式彻底“没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诸如系列宏观调控加速经纪公司的优胜劣汰、消费者增强风险意识、大型品牌经纪公司迅速扩张产生规范操作的规模效应等都对杜绝现金收房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另外,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将有助于完善经纪制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品牌经纪公司还是媒体,都倡导“透明交易”,引导安全理性消费。
从完善机制的角度来讲,当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筹备的二手房网上签约、标准二手房合同文本以及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等措施,将会从交易的各个环节有效杜绝现金收房行为。因为“二手房网上签约”将有效杜绝以公证等为操作手法的假交易,并让买卖双方对交易价格一目了然,不给经纪公司“吃差价”的可乘之机,而交易资金托管将截断经纪公司现金收房的现金流。
鉴于此,可以预期,虽然二手房经纪行业因一直存在以现金收房为首的“吃差价”等不良操作,使得行业发展命运多舛,但是随着二手房成交的不断活跃,政府相关部门对不良操作越来越重视,再加上行业自律及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现金收房已成俎上之肉,再难施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