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葡萄酸

(2007-07-01 23:37:46)
对于吃得到的葡萄,我们的味觉感知不外乎三种情况:甜;酸;不酸不甜(考虑到最后一种情况很少见,暂且忽略不计)。

 

对于吃不到的葡萄,我们如何判断或感知其酸甜情况呢?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一、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二、根据已吃过同类(样)葡萄的其他人透露的信息判断;第三、没有可靠的经验和信息,全凭想象。这种三种判断或感知可能对、可能错,但葡萄本身味道不外乎:甜或酸。

 

因此,对于“吃不到的葡萄”说它酸,有以下多种情况:

 

一、葡萄本身是甜的,但由于推断失误,说成是酸的;

二、葡萄本身是甜的,经过推断是甜的,但由于心理犯酸(眼红嫉妒),故意说成酸的;

三、葡萄本身是甜的,经过推断是甜的,但由于其他非心理犯酸的原因,故意说成是酸的;

四、葡萄本身是酸的,基于可靠的推断,说它是酸的;

五、葡萄本身是酸的,但没有经过任何可靠的推断,仅仅出于心理犯酸,故说成酸的;

六、葡萄本身是酸的,但没有经过任何可靠的推断,歪打正着说成是酸的;

 

所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并不完全是因为心理犯酸。它可能是上述第一、三、四、六等四种情况。

 

如果在明知或推断“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情况下,仅仅为了避嫌(被指“心理犯酸”的嫌疑),不敢或不愿说它是酸的,甚至偏说成甜的,就有些可笑可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