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的《残雪文学观》第一次全面展示残雪对文坛的观察和思考。残雪批评当代文坛名家王蒙、王安忆、余华、格非、阿城等人在经历过追求灵魂创作的小说之外,无一例外地回归到传统,是一种“自卑情结”作祟,是向西方文学浮皮潦草的学习使当代文学整体滑坡。而年青一代畅销作家同样回归传统,他们“虽然寄生在传统文化上,但那只是惯性,他们连传统都懒得去钻研”。
王蒙:“老王哲学”哪有现代性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大潮中,王蒙是那一辈人中最有才华的作家,他甚至张开怀抱接受西方文化(当然也是很有限的)。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系列比较好的、具有一定批判性的作品。但是这位老作家在新世纪里的表演实在令人失望,不但创作上大大倒退,而且还抛出他那套老于世故的、圆融的传统哲学来毒害青年,一时居然洛阳纸贵。他的“老王哲学”说来说去就是传统的那套为人、为官之道,可是从那里面你哪里看得到一点现代性的东西啊?既无丝毫的内心斗争,也无思想上的矛盾,更谈不上有深度的自我解剖了。
阿城:江郎才尽放弃写小说
一开始写过一两篇好小说,马上江郎才尽。这是因为他在传统中浸淫颇深,无法达到更高境界,现在的社会也不再有古人为文的基础了。结果是非常尴尬,到了《遍地风流》简直就是在强写,在堆砌词藻了。于是只好放弃,从此不写小说。
格非:一个过早衰老的中年人
我认为《人面桃花》是格非写得最差的作品,我只看到一个过早衰老的中年人,利用自己有限的一点历史感悟在勉为其难地拼凑所谓的“中国故事”。
余华: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大倒退
余华的早期作品优秀,但他代表了整个中国文学的大倒退,就是很多男作家到了四十多岁以后,就开始倒退。
王安忆:观念趋保守 感觉渐匮乏
她以前有一些中短篇相当不错,她的长篇“三恋”不好,观念写作,没有真实感情注入到里头。上世纪90年代以后,她的文学观念日趋保守,感觉逐渐匮乏。她近期写了一些怀旧的小说,给人一种很假的感觉,旧文人的所谓浪漫主义,对一切新的东西都看不惯。其实乡村和底层哪里是她写的那个样子?农民的苦、农民的悲她完全没有感觉,还恨不得让农民回到大集体时代去。
摄影/ 肖全
后一篇:20世纪后50年最牛的中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