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鹿原》点评本出笼的深层原因

(2008-02-19 22:48:39)
标签:

杂谈

 

          《白鹿原》点评本出笼的深层原因

 

    最近,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的点评本《白鹿原》引起轩然大波。焦点有三:一是该书只多了七千字,却比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白鹿原》贵了三元钱;二是,有无必要出版这样的东西:三是,原出版单位准备起诉点评本出版商。

    先说第一项,该书并非只增加了七千字的点评,书后还附录了点评者长达四万字的评论文章。容量比人民文学版多三元钱,其实并不离谱。第二项才是问题的核心。有必要出版这样的书吗?当然有。首先,该书得是名著,其次,点评者才高胆大。原著与点评者文字相得益彰,珠联璧合,非如此不足以展现著与评的奇观。在某种意义上,点评本甚至是再创作,有点石成金之效。点评往往也是发现被淹没的天才作品的一种方式。

    对《白鹿原》而言,它可以算做名著,在当代文学的框架内,在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系列里,它当然具有卓尔不群的气质(尽管获奖本是被评委们强令修改过的),蛮力,强悍,血性。这样的一部作品当然有被点评的资格。点评者是众所周知的职业评论家,是文学体制内的主力裁判员,文笔老辣而沛沛然有才情。两者结合,生出来的孩子也差不到那儿去。就我看到的文字,感觉著与评是匹配的。但感觉,评者并未用力、尽力。

    所以,这个本子可以存在,但并非一定要存在。

    那么,为何还要出版呢?

    众所周知,出版界僧多粥少,优质资源被几家出版机构所垄断。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国家体制的最高象征,握有生杀大权,对作家来说,那就是旧时代的婆婆,写作者不过是抬不起头的小媳妇。很多作家一有新作品,首先双手捧给婆婆,婆婆不用方敢给别人。国家文学奖几乎就和出版社捆绑在一起,出版社就更有能力掌控作家作品。《白鹿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多年,累计发行百万册以上。利润可想而知。据业内朋友透露,十几年来,有许多人试图出版《白鹿原》的其他版本,都碰了一鼻子灰。那为何今年初就能出点评本呢?首先,点评本已经成为某种规格,君不见多少作家都出了点评本,在文集之后,点评本蜕变为作家自我成就的赠品;其次,对作家而言,一举而数得:既有面子,又有钞票,还增加了版权变通的方式。就《白鹿原》而言,作者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合同去年已经到期,但作者不敢得罪对方,并未寻找新婆家。点评本解决了作者的尴尬,未尝不是一次试探性的出轨。

    所以,第三项才是利益攸关方的对阵所在。是真正的看点。

    出版界未必不期盼这样一场官司。割断作家与垄断出版社的时机也该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再喜欢雪
后一篇:飞走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