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中的人们和文化奶妈

(2006-11-26 18:08:38)
    来公司加班,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某某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揣摩,蛇样的人群却越来越庞大,很让人有悲壮的感觉.
    央视百家论坛火暴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子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挤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现在,再好的东西不经此坛炮制不能行销,再不好的东西一经该坛腌制,立马跳蚤变大象,黄袍加身.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这种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同时,还要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去读孔子,孔子真的要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