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海洋里的浮游生物群落
陆续有一些男女文人关闭了自己的博客,原因是受不了“捣乱”。捣乱者云云,其实指的是态度激烈的一群的留言。他们委实脆弱得很,再怎么恭维也不嫌酸,一碰到粉刺、荆棘立马就显了小样。比起百炼成精的艺人,他们可就差远了。你进入的是一个娱乐大舞台,在享受粉丝按摩式的推拿之余,也有娱乐大众的义务。几句粗口就趴下了?那也是一种生存磨练哪。
博客世界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链的顶端供奉着名人大腕,他们的投手举足,一颦一笑,无不牵动着网络的神经。他们是恐龙霸主,主宰着舆论的潮汐。数量大致在数百个左右,经常表演的不超过一百个,明星欲望最强的也就几十个。
精彩的很精彩,丑陋的真的很丑陋。
恐龙下面堆积着大把的准名人。自以为是腕——当然有社会标准:副总编、总编,副教授、教授,主持人、名记者,某电视剧主演或二号角色,模特或脱衣服的,评论员或会码字的,解说员或天气预报员,作协文联美协音协各种跟文化相关的组织的一二把手,作家或准备当作家的,癌症或半癌症患者,身处苦难渴求捐款的普通人诸如此类。
这一群里刺客丛生。因为目标是金字塔顶,非得超常规作战,才能博出人气,最后晋级为名人。所以,这个最不稳定的化学元素族群里,充满了绯闻、耸人听闻的话题、别出心裁的身体呈现,里面散发着熏人的自恋狂气息。经常会看到他们标榜的自我定位:学者、作家。有些人每天一篇甚至两篇,什么话题都要嚼一嚼——好象一只发情的公狼,每天擎着阳物撒尿圈地,令人生厌。网络点击数使一些人产生了幻觉,以为靠文字就能独霸世界。卑微的心在虚拟的时空里自大不已。
接下来就是浩瀚的海洋了。里面游荡着无法计数的浮游生物。他们的存在只在满足生物链的需求,恐龙和刺客眼里没有他们,网络虫子也不看他们,他们自身因为渴望而结成各种团块,互相抱着取暖。
那些孤独的单细胞物种,如果不甘于寂寞,便潜伏在海底,这儿一撇那儿一捺地涂抹自己的感想,如果是某人的粉丝,就赞一个;如果讨厌某人,就踢一脚;他们蠕动,然后他们凋谢。蠕动的痕迹,因为数量的庞大,而积土成丘,攒唾沫成暴雨,如果将就着指向某人,瞬间就可造成山崩海裂之效。那些斯文或以斯文示人的名流或准名流,在此伟力面前,顿感自卑、渺小,顿觉秀才碰上兵之无奈,不由悲愤交加。寻死不得,羞愤难忍,遂罢博而去。寿则多辱,名大披污。
如果你仔细阅读博客上的留言,就会发现,除了赞赏或反对的网友读者之外,还有着诸多游客:推销自己观点的,会把帖子塞进每一个名流或准名流博客里,强制性阅读,效果不可低估,给我的感觉,走在路上,冷不防被人教训了一顿;还有四处做广告的,推销自己或某种产品,这就像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办证膏药皮,刺人眼目;更多的当然是那些冒充留言,其实是拉客的帖子了——他们往往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先夸一句你,然后就是赤裸裸的邀约“到我那儿坐一坐”。还有就是满天飞的流言,某某秘闻某某某私生活曝光之类,以八卦新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存在。自然还有一些反腐人士,在那儿举报哭诉,等待着梦中戈多。
就像没有流氓就没有足球一样,没有了这些浮游生物,博客世界也就寂寞得多,只剩下露背鲸、抹香鲸在里面蹿上蹿下,海洋就太孤独且无趣了。
人是什么样的,博客就是什么样的。
爱人类,就要爱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