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心中都有仁,都有爱!《孔子》——快乐教学

(2021-04-01 15:36:47)
标签:

波扬雪舞

孔子

孔子做官

文化

分类: 孔子

二十一节:快乐教学

 

61、

 

课堂里很热闹地讨论了什么是君子以后,孔子指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他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看着他的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君子时常思念道德,小人时常思念乡土;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平坦,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孔子的声音刚落,子路迫不及待地说道:“夫子这么一总结,子路懂得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只是不知道君子该如何做才算好学?”

孔子望着子路,说:“这问题提得一般,但我还是要认真地回答你。吃饭不要求能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干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却非常谨慎,又能经常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去做的君子,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这真有些象是针对我说的。”子路笑了笑说。有些同学也跟着笑起来。公冶长没有笑,站起来严肃地问道:“请问夫子,君子与小人的得失如何?”

“问得好,问得好啊!”孔子感叹地说:“这个问题只有你能问出来。”

“为什么呢?”子路站起来问道。

孔子向他摆摆手,又向公冶长摆摆手,让他们坐下后说:“因为公冶长是最不计较利害得失的人,所以他才敢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说到这儿,孔子稍稍一停说:“你们许多人可能都在想这个问题,我说出来,看与大家的是不是一样。小人因为一切依据自己的利益行事,表面上看他象是为自己捞得了一些利益,可是他这么做,只会招致他人的怨恨和打击,并由此而给他造成损失,结果他得到的小利远远不及他的损失。而君子呢,因为一切依据整体的利益行事,这样做很可能会损失自己的一些小利,但这样做了之后,必定能得到他人的爱戴和支持,并由此而给他带来利益,结果他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他的损失。。”

“说得好,老师比我想的要准确些。”子路大声说。

孔子严厉地看了他一眼,向大家说:“请继续提问。”

“我想请夫子回答,对于天下的事情,君子该如何去做?”南宫容问道。

孔子点点头,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所谓一定要如何,无所谓一定不要如何,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至于怎样才算适合情理,大家都回去好好想一想,自己找一些有关书看看,我们明天再讨论。学习要有所得,就得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如此循环往复。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受到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现在,我给大家讲一首诗。我们知道:我们学习音乐,可以使我们的情绪和情感得到发泄和寄托,让我们的身心悦愉,生活得更加美好和做好其他的事情;我们学习礼,可以使我们做事有度,受人尊敬,在社会上站得稳脚跟;我们学习诗,可以使我们精神振奋,意志更加坚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渐》这首诗。这首诗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篇小说。”

孔子说到这儿稍微地清了一下嗓子,这才抑扬顿挫地读道“‘渐,女归,吉,利贞。’这文章是谁写的?是文王写的。我们要读出文意来,要明白’三个字的意思。渐,乃水形斩声的形声字,水表形,斩表音。水之性质是流动不拘,在文章中用来写浪子得寸进尺、欲乘不轨归,妇的意思,嫁人叫归。因此,‘女归就是归女’的意思已嫁人的女子。’为‘鼎'字”乃以青铜铸造的镇国之器,取象于重而稳、沉而定,以象国家的鼎定不移坚定不屈的意思……”

讲到诗,孔子特别动情,详细地讲解了“渐”,他展开说起诗来:“这是一遍故事完整的散文诗,诗中将‘鸿’比为浪子,这个浪子乘女子的丈夫出征的机会,去挑逗她。远远地搔首弄姿后,再拿美食去引诱,得不到响应,就去女子的屋前屋后转悠,结果还是白费力气。这浪子便急了,要对女子动粗,没想到这女子不仅有一颗贞洁的心,还有一身好功夫,一顿猛打,将浪子打得狼狈而逃,还丢下了不光彩的证据。等到她的丈夫出征归来,女子便将‘鸿毛’献与丈夫,以示自己对丈夫的忠贞不二。周文王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难道就为了要告诉我们这么一个征夫妻子在家的绯闻故事吗?当然不是。那么文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说到这儿,孔子停下来,目光扫视他的学生。良久,才开口接着说:“这要从文王这个人来理解。文王是个什么人,是个君王,是个治理国家的圣君。他的理想,就是要天下大治,忠于戡商事业。这些,才是文王要告诉我们的东西,要我们像那位丈夫出征在外的女子一样,忠贞不二地忠于礼治的国家,忠于戡商事业。

孔子正讲得眉飞色舞,突然看见窗外有个女人的身影一闪。好半天,他这才回过神来。知道那是灵灵!他想起哥哥孟皮对自已的托咐,把目光转向南宫容。见他正襟厄坐,一动也不动,心里不觉有些好笑,想道:这个容,还真有些定力,我该成人之美了。这么想着,孔子突然严肃地宣布:下课!

 

 

62、

 

春天真的来了,花的芳香让人想到秋天的果实,新芽的成长让人感到生命力的旺盛。“万物默默然,勃勃然,真让人高兴啊!”孔子愉快地对惠姑说。家里的收入还过得去,一对儿女又乖又听话,丈夫又这么受人尊敬,作为一个女人,没有比这些更让惠姑高兴的事了。她正满心欢喜地替孔子整理衣衫,听了孔子的话,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也感到很温馨。”

“是吗?”孔子看着她,突然问道:“你说,什么是适合情理的事情?”

“这个!”惠姑想了想,回答说:“你现在教学生,不就是适合情理的事情吗!”

“这样。”孔子看她一眼,匆匆地走到教室里去。不一会,里面就传来热烈的讨论,只听得子路很高的声音在说:“我昨晚想了一夜,认为适合情理的事情,主要有这么几桩:一是见义勇为,二是光明磊落,三是重信守诺。”

子路的话停,孔子首先鼓掌。子路赢得一阵掌声,高兴地站起来激动地看看孔子,又看看大家,这才兴奋地坐下去。这时,曾皙缓缓地站起来,看着子路,说:“我以为适合情理的事情主要是要律己,不去伤害别人。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曾皙说完,低头坐下。

孔子没有鼓掌,课堂上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孔子似乎有些激动地朝还在那里东张西望的子路摆摆手,待子路坐下来后,孔子突然使劲地鼓起掌来。一时间,课堂里的掌声震天响起。掌声停下来以后,年少的闵子骞站起来,说:“孝与俭是适合情理的事情,我认为人应该尽孝和节俭。”

闵文骞的发言赢得一阵掌声后,是公冶长发言,他说:“凭良心做的事情,就是适合情理的事情,这样,别人怎么说也问心无愧了。”

南宫容:“当官为百姓做事,适合情理。”

颜路:“凡事要讲个公道。”

司马牛:“自己反省时不感到愧疚的事情。”

……

同学们一个个都发了言,赢得了一阵阵掌声之后,懿子站起来,说:“一切都依据整体利益行事,是适合情理的。只是,我肯定了这一点后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君子一切都依据整体利益行事,是不是没有什么与人相争的了呢?”

“问得好!”孔子再次带头鼓着掌说。掌声四起,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孔子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大家讨论得很累了,我们是不是来学一首歌?”

“好啊!”大家都为孔子的提议喝彩,子路的声音最大。

“既然如此,大家就跟我学唱《雍》这篇诗。”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孔子清了清桑子,唱起来,当他唱到“助祭的是四方诸侯,主祭的是庄严肃穆的天子”时,脸上充满肃敬的神色。整篇诗唱完,孔子说:“现在大家跟着我唱。讲堂里响起了乱糟糟的歌声,让人听着想笑。但是,终是一遍比一遍整齐,待唱过几遍之后,终于可以让听歌的人肃然起敬了。

“今天就唱到这儿,你们回去之后要多多温习,在心里温习也是很好的。对学过了的东西,再定时地温习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是!”

“你们都同意我的看法,我很高兴。”孔子说:“但是不是从心里同意,就看明天再唱这首歌时的效果了。好了,歌的事到此为止,我们现在来谈什么是情理的事情。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我非常高兴,因为大家都愿意与我以诚相待,大家也都谈得很好。由第一个发言,说见义勇为是适合情理的事。那么,义是什么?义指的就是该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譬如一个强盗欺负一个弱女子,我们见了就要挺身向前。为什么要挺身向前,因为心中有仁在。曾皙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做伤害他人的事,只有心中存仁,才不会去伤害他人。闵子骞说孝与俭是适合情理的事,要做到孝顺与节俭,也得有仁在心。公冶长说凭良心做事,更是强调凡事要仁。还有南宫容的为百姓做事,颜路的讲公道,司马牛的反省时无愧疚,等等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仁。”

孔子一口气说到这儿,停了下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轻轻地问道:“仁,是什么?仁就是爱,就是爱他人啊!一个人,心里如果没有爱,何以言勇,怎么能见义勇为?何以能律己,不做害人之事?又何以言孝,让父母长辈快乐?又何以能够尽心为百姓谋利?所以,适合情理的事,就是从仁出发去做、从爱出发去做的事情。只要把握了仁或是爱这一个字,凡事不离开这个字,就可以随心所欲去做适合情理的事情了。”

孔子说到这儿,突然打住,静静地望着大家。课堂突然静寂地可以听到呼吸声,但同学们终于醒悟过来,不知是谁带的头,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孔子总结的赞同。

“我今天来上课之前,就问过我的夫人,什么是适合情理的事情,她说,你去教学生,就是适合情理的事情。我认为,这话非常对。我在这里,就是要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心中都有仁,都有爱,让大家都把这仁、爱带到这个纷乱的社会去,让我们大家的这个社会能够在仁、在爱的温风柔雨中,安静下来,平和下来,走向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

孔子的最后一句,是用了力吼出来的,声音里充满快乐与自信,课堂里再次出现静寂。孔子眼里闪动着泪花,望着他的学生,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孔子最后用手势平静下来。他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平和地说道:“现在,我来回答懿子提出的问题,君子有没有与人相争的事呢?有,射箭比赛,就是一件与人相争的事情。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准备一下,然后一起到郊外去,进行射箭比赛。”

孔子的话刚落,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孔子朝学生一揖,满面春风地走出讲堂。

 

 

63、

 

仲春的太阳正当顶时,孔子带了他的学生,来到曲阜郊外的屠虎坪。这儿曾是一位英雄降虎的地方,只是当年的英雄用剑而不是用箭降伏了一只异常凶猛的花斑虎王。不知多少年过去了,这坪中斑驳的一块大岩石被人说成了是虎的遗骇。孔子正站在这大岩石中央,向他的学生简单地介绍射礼的性质、目的及有关规定。孔子说:

“射者,所以观盛德也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就是文射的指导思想。”孔子解释之后,告诉射手们:“大家在比赛的时候,一定要调节好心态,从身心两方面锻炼来提高技艺,而不是怨恨超过自己的强手。只有这样,我们虽有对手却没有仇敌,反会多出‘另一只推动自己长进的手来我们这样来进行试射箭,难道不是对狩猎场上和战场上的弓矢之争的超越”孔子说到这儿,征询地望着他的学生,满意地听着他们一阵阵地赞同声,这才笑着说:

“什么是‘射者,仁之道也’?这其中还有一个神射手的故事。在一个很讲仁德的国家里,每天都有鱼鹰来宫中的池塘里叼鲤鱼吃,国王听到了这个报告,就命令宫中的神射手来处理这件事情,要他射走鱼鹰,又不让鲤鱼再受到害,还不能伤了鱼鹰。这位射手接到命令以后沉思着来到池塘边守候,恰好遇到鱼鹰前来叼鱼。神射手屏住呼吸就在鱼鹰的长啄快要贴近水面的时候,一箭射去,中水面,掀起一片波澜,吓得鱼鹰腾空飞起,惊慌逃去,水里的游也惊得沉于深水。不一会,鲤鱼浮出水面,鱼鹰蓝天盘旋,两两相安无事。这位射手,正是实现了是射者,仁之道这一射礼的宗旨,我们要赞美他的高超射技,更要格外美他的仁德我们今日比射箭,就是要达到他这样的境界。我知道,你们当中一定有与他一样或者超过他的人。”

孔子说到这里,赢得了震天响的掌声。许久许久,待掌声平下来以后,孔子指挥他的学生列好队行,就在这时候,前面不远的一个村寨里冒出了一股浓烟,接着听到喊声:“失火了,失火了。”

孔子立即转过身子,大声地喊出两个字:“救火!”然后带头拼命向前。

学生们跟着孔子蜂涌而去,渐渐的有学生超过了孔子,不久便有许多超过了他,跑在最前面的是子路。路远了些,大约有两里多,孔子气喘嘘嘘地赶到时,司马牛和颜路掺着子路从火场上走回来,告诉孔子说:“火熄了,火熄了。”

“你伤着哪里了?”孔子关心地问子路。

“腿上被石头碰了一下,没什么。”子路说。

“是什么烧着了。”

“马棚,一个马棚。”

“有人被烧着吗?”

“没有,连马也没烧着,马棚是空的。”子路回答。

“这就好,这就好,我们可以回去安心比射箭了。”孔子用手摸摸自己的额头,抬头望着蓝蓝的天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来,孔子又站在那斑驳如虎皮的石头中央,大声说:“没有伤着人,连马也没伤着,这是老天爷要让我们安心比射箭。烧了马棚,是老天爷给他们的提醒,只要他们能吸取教训,这或许是件好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流汗,去重新修建马棚,去吸取教训吧,我们现在应该安下心来比射箭了。君子必须掌握的六艺中,射箭是其中之一。现在,你们首先要相互作揖,然后再登堂比赛射技,完毕之后走下堂来,我们一起喝酒,来祝贺射技优良的,来鼓励射技一般的,来敦促射技很差的。这,就是君子的竞争方式。”孔子说完,看着他的学生们一个个恭敬地作揖后登上堂来。最后,他看见了南宫容。比赛开始后,一切都有人在操持,孔子走到南宫容身边,问道:

“论射技,你今天是不是会得第一?”

“我不知道,因为还没有比试。”

“我知道,你会得第一。”孔子说:“虽然还没有比试,我却知道你们所有人的经历。一个人的能力是从经历中来的,我知道了参赛人的经历,也就知道了谁会得第一。”

“可是,什么事都会有意外,尤其是比赛在没有最后结果之前,什么事都是有可能产生的。”南宫容说。

“你说的不错,比箭如此,世事也就是这样。”孔子望着南宫容,缓缓地说:“所以,有些事情,该定的时候就要定下来,不能犹犹豫豫。否则,就象你说的,什么事都会有意外,到时就会后悔莫及。”

“夫子,好象是有所指?”南宫容有些惊慌地问道。

“有所指,我是有所指。”孔子说:“你难道不明白我指的是什么?”

南宫容似乎有些明白了,但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孔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挑开了问道:“南宫容,你喜欢灵灵吗?”

南宫容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就要定下来,不然……”孔子微笑地望着南宫容。

“学生谨遵师命,愿将这事定下来,请夫子为容作主。”

“我不能作你的主,灵灵的主我作为叔叔可以替她作了,你按规矩来办,尽早娶了灵灵。”

“学生谨遵师命。”

孔子点了点头,说:“这种事不要你遵师命,遵从你自己的心愿来办就行了。”

“是。”南宫容恭恭敬敬地回答。

“好吧,这事就这样,你去参加比赛吧。”孔子温和地说。

看着南宫容离开,孔子想到孟皮,想到灵灵,开心地笑了。笑着笑着,他又想到自己的女儿孔露。她已快十岁,我该给她物色谁做女婿呢?孔子这么想着,目光在学生当中搜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