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名号更悠久?

2022-11-29 00:26:19

      今天说的名号,不是人物,而是地方,而且都是大地方,都在西部。

      先说说两个盆地里的平原。

      我的故乡在关中平原,属陕西省辖区。由于关中平原是由秦岭北麓的渭河冲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渭河平原。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西起宝鸡,东至渭南,中间是西安和咸阳,人口稠密,自古是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我的老家就在咸阳市,是八百里秦川的腹地。

      渭河平原为什么又叫它“关中平原”,那是因为在它的东西南北,历史上有四座雄关。东边的叫函谷关,就是老子写《道德经》、骑青牛飘然而过的那个关;西边的是大散关,当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南边的叫武关,被誉为“秦楚咽喉”,位于陕西省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北边的这个关则叫萧关,当年汉武帝巡视西北边境,耀兵塞上,威慑匈奴,曾两次出萧关,如今的萧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范围内。四座雄关,护卫着一个枣核状的平原,也护卫着千古帝王之都----长安。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又被称为信封盆地、紫色盆地。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势起伏小,其盆地的底部区域又可以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川中丘陵和川西成都平原等三部分。

      人们都熟知四川盆地,特别是其北部的成都平原,习惯上被称为“天府之国”,也就是说这里物产丰饶,犹如天之库府。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其实最早被称为“天府”的却是关中平原。在战国时期,苏秦曾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他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500多年。从这个角度看,关中平原是名号要悠久一些。

      下面再说说两个省:四川和陕西。

      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省陕县)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而得名。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设立了陕西节度使,陕西才成为行政区名称。宋朝初年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这个时期的陕西又回归为区域名称。元朝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朝设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朝延续了陕西省的设置,省名至今未变。

      北宋时期(1001年),朝廷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地处成都平原以东的西川路一分为四,变成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朝廷还设置了“四川制置使”这种官职,来统一管辖这一片地方。再加上,这区域内有4条大河,分别是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古代的人们常用来表示大河,人们习惯上用四川这个名字表示这是4条大河流经的地方。久而久之,人们把这个区域简称为“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不过,四川正式作为省份的名字,还是在元朝时期。元朝在全国建立了11个行省,分别是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征东行省。其中,四川行省全称是“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行省的衙署位于成都,统有95府,管辖范围包括今天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地方。今天四川北部的一些地方,则属于陕西行省管辖。自此,“四川”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川和陕西作为省级行政区划,他们是孪生兄弟,不分前后。

      说完省份说说城市。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重庆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既是一座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省级架构和疆域面积的中央直辖市。只不过,比起城市的历史,其作为中央直辖市的历史并不算长。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

      对于“重庆”名称的由来,现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而名,即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光宗赵惇(1189—1194年在位)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这是“二庆”,故以双重喜庆,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第二种说法是因为祖(母)父(亲)二人均光临光宗登基庆典而名,即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也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也称“太上皇”,二位均临视了其登基庆典,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即被命曰“重庆府”。第三种说法是合取比邻两地的地名为名,据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今重庆市彭水县)”,之北为顺庆府(今四川省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间,故曰重庆

      综合起来看,将“恭州”改为“重庆”,肯定是宋光宗时代的事情,至于具体的缘由,其实并不重要,或者说并不需要拘泥于某个具体的缘由,如果通过修改地名能够实现多重意图,这会更加符合那些追求虚怀若谷境界的古人的做派。据历史记载,宋光宗在位时期,曾有两次潜藩升府:一次是118987日,升恭州为重庆府;另一次则是1190910日,升剑州为隆庆府。因此,重庆得名于1189年,这个看法应该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

      说完重庆说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大兴、西京等,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包括是西周、秦朝、西汉、新朝、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等,唐以后,西安就失去了都城的地位和荣光。

      简单叙述一下西安的历史。在周文王时期,西周便定都于此,史称“丰京”;周武王即位后,又在此地建立了“镐(hào),人们合称为丰镐,因此,西安也简称为。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后,由于定都洛阳,所以长安被改称为西京。隋文帝建立隋朝后,最初想的也是定都长安,但因长安城常年经历战乱,破坏严重,便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建造了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唐高祖李渊称帝后,改大兴为长安。宋朝时,赵匡胤定都开封。而此时的长安,已经不被北宋帝王所重视。元朝灭了宋朝后,忽必烈为了防止长安再次出现真龙天子,便将其中一个儿子封到那里去做“安西王”。结果这个安西王却野心不小,很快便聚众造反。元朝平定安西王叛乱后将长安改为了“奉元”,即尊奉元朝统治的意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打算迁都长安,并派长子朱标前去考察。结果朱标却因此次考察染病而亡,朱元璋的迁都计划也取消了。朱元璋不愿意延续尊奉元朝统治,便将长安改为了“西安”。具体来说,明洪武二年(1369年)3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此后,西安这个名称便流传至今。

      下面就该说成都了。

      查阅成都的介绍,普遍的说法是成都一词借用了西周建都的发展过程。当时周王迁居齐国,一年后发展成为部落,两年发展为城,三年发展为都,这时候的成都只是一个名词。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也就是说,公元前4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为由,将都城迁至此地,将新都城取名为成都。开明王朝是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对应到春秋和战国时期,最终,在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此后,四川盆地大小城市也就进入了中原各个朝代迭代之中,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虽然有过桂城、金城、蓉城等几个别号,但它的正式名称一直是成都,这是中国城市中少有的例子。成都也宣称,自己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从它被命名以来就一直在使用的城市名称,这样的城市,据说只有邯郸、咸阳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周朝城池延续了下来。

      由此可以看出,成都是周朝时代的城池名称,已经有2300余年的历史;重庆是由南宋皇帝所赐的名字,已有超过800年的历史;西安这个名字最年轻,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取,也已经有700多年的岁月沉淀了。

      两个平原,关中名号更为久远;

      两个省份,同为元朝所确立,堪称兄弟伙;

      三个城市,西安的名号最年轻,重庆稍微年长一些,而成都则是名副其实的古城故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