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经营管理 |
伊利和蒙牛在误导中国的乳品市场和消费
牛奶就是牛奶,其味道、口感自然是与生俱来。这与冰激凌、冰棍、酸奶等奶制品不同,甚至与奶品饮料也不相同。这些以奶为原料的制成品的确有味道、口感和色泽的要求和讲究。
但是,牛奶没有。
牛奶就是牛奶。
牛奶本身并不是很稠。在牛奶的加工处理过程中,要用可饮用的清水冲洗运奶车、储奶罐、处理器、管线等等,处理以后要出厂的牛奶比刚挤出来的牛奶要稍微稀释那么小小的一点点。处理以后的牛奶无论如何不应该比原奶更稠。
牛奶的处理其实也非常简单,只要用高温快速灭菌法等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这里说的还是全脂奶。如果是部分脱脂奶就会更稀。
您注意到蒙牛的牛奶了吗?很稠。口感很好。
然而,这一切都是假的,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假象。
看看蒙牛的牛奶里都添加了些什么?
严格地说蒙牛的牛奶不能叫做牛奶,只能称为牛奶饮料或牛奶饮品。
蒙牛财大气粗,大打广告,人们又缺乏对牛奶的认识和知识,结果都以为蒙牛的奶才是好奶。
伊利的牛奶本来很好,但迫于来自蒙牛的压力也开始把牛奶越做越稠。伊利为什么要跟在蒙牛后面走?为什么不坚持立场?不捍卫真理?
的确令人深思。好在伊利新的领导班子似乎比以前的更有底气和信心。
这让我想起来食品行业的一大一小两个例子。
大的是麦当劳。麦当劳在快餐行业的确是成功的老大。麦当劳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培养和教育了一批忠实的消费群。这个消费群就是儿童。孩子们去麦当劳就可以买到超值的包装在精美盒子里的套餐,而且盒子里总有一个玩具。这盒子和玩具一定都是眼下最流行最时髦的,大多与时下的最新动画电影或电视节目有关。而且麦当劳的店里通常会有免费的让孩子们开心的游乐场。所有这些吸引了很多孩子。孩子当然要大人陪同,在孩子们的套餐上少挣的钱可以从他们的父母身上找回来。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们被培养得认为麦当劳的汉堡包是世界上最好的。直到他们长大以后,尝试了其他汉堡包以后。
不过,这与蒙牛的做法可是不同。人家靠的是特色而不是误导。
小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威斯康星洲的一个小镇里。我们到一家据说最老最好的中餐馆吃饭。那饭菜是完全西化了的中餐,真的不好吃。吃完以后,我们跟老板娘聊了几句。她说她不知道我们是从大陆来的,否则就按中国传统的习惯给我们做了。她自己也觉得那饭菜非常不好吃。那是她的老婆婆九十年前给留下来的,当年为了适应 当地人的口味就把中餐给改造了西化了。这么多年来把小镇的居民给培养的都以为那就是标准的典型的中餐风味。现在从大陆来的孙媳妇接班后就试图正本清源恢复我们中餐的正宗风味,结果却受到老客户的反对,认为是不正统了。老板娘哭笑不得,只能继续给客人吃那些她本人都不喜欢的饭菜,同时自己的饭菜仍按照我们的习惯做法做。
这个真实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迷途知返的可贵和积重难返的艰难。希望蒙牛和伊利幡然悔悟,不要继续误导市场,以免搞乱市场,将来悲饮自酿的苦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