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匆匆那年
(2009-10-08 21:33:14)
标签:
匆匆那年 |
分类: 念的书 |
很早之前颖宜向我推荐过,一直没看,某日和阿熊去第三极玩儿顺手抄起一本看了个头,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下了个电子版复制在WORD上一边工作一边看,中午都不带午休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只是觉得剧情有点狗血也不是我喜欢的结局,后来看完了还挺惆怅的。放假前我又把它推荐给了徐牧,放假回来看见她的QQ签名改成:《匆匆那年》,青春的爱情释然了吗?我问她好不好看,她说挺好的,看得还挺难受的,回去跟你交流一下,写读后感!
方茴和陈寻的感情到现在仍旧是我最喜欢的方式,方茴的纠结、偏执、单薄和善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因子。方茴像黛玉一样,她的美只在那个年代才最美,再多一些成长会显得执拗和生硬,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可爱。我时常会庆幸自己经历了那个时代最后的尾巴尖,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不说我爱你,真的爱你。喜欢便好,喜欢便会十分满足。那个固执地拨着同一个号码的小姑娘,只能听见空号的提示音,直到机器都不愿意再说一句话才会放下电话。那些逃不出来的关于忘记和原谅的梦魇,那些伪装的大气和微笑,抱歉我喜欢你喜欢的那么不体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高贵且体面。
方茴没有那么多人追捧的那么好,陈寻也没有被骂的那么坏,他们只是两个不懂事的孩子,本性出演他们的爱情大戏,没有丝毫的技巧和规划,只想着能天长地久,却没有想过要多么长久才是天长地久。婚姻并非不好,但大多数的婚姻是被笼罩在责任感之下千疮百孔的爱情与亲情的复杂综合体,较之下,这实践出来的天长地久与臆想中的相比总会显得有些尴尬的苍白。
陈寻真的爱过方茴,真的爱过。不爱的时候,也真的不爱了。之前是宝贝,之后变成了心上的一道疤痕,再淡一些说,只是一个记号。一直固执地认为故事平铺直叙便好,多一个第三方来陈述总是显得生硬,最后才明白,这个最初刻意的第三方原来是为了结局促成两个人再次见面的。其实,真的不需要再见了。那些最初的感情最后的恨来过便好,为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呢?方茴过并且不再方茴着,才是故事最好的结局。
生活已经彻底融入骨血之中,所以无法纯粹,你出房我出车,能凑在一起过一个外眼人看来羡慕的生活就可以叫做九全十美,那一分的纯粹,能忘就忘记吧。我不是高尚的人,我只想小心守着那最后一分的纯粹,好让自己看起来眉眼之中还有那个年代的光芒。如果生活足够宽待我,这一点纯粹留的久些再久些,便要感谢八字之中带着的那道难得的福分了。
“我真的很爱过,也真的很恨过,可那些爱啊恨啊就那么匆匆过去了,现在想想我其实并不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来这么一遍。”这小说里是我最爱的一句话。

加载中…